笔算乘法的教学反思.doc

笔算乘法的教学反思.doc

ID:50434484

大小:66.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09

笔算乘法的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笔算乘法的教学反思.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笔算乘法的教学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笔算乘法》教学反思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采用这样的模式:基本训练,铺垫练习,例题教学,总结法则,反复操练、形成技能。在这样的课堂丄,“纯粹的计算”成了核心的内容,计算教学的H标I羽绕知识点,定位于牢记计算法则,形成计算技能,于是计算教学成了单调、枯燥、乏味的代名词。怎样把《笔算乘法》这样的计算课上出新意,上出不同的味道?我反复思考着这个问题。我学习了特级教师丁杭缨老师的这堂课,给了我很多启示。移花接木到我的课堂后,效果也是意想不到的好。这堂课和以往的计算教学相比,比较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精心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在新教

2、材屮,已经没有单独的应用题,都是和计算结合在一起的。这节课以用引算,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大屏幕出示):先出示6个人的图像和姓名:赵阳王芳陈园孙虹钱凡张晴每人准备30只羽毛球。训练一个刀后:赵阳(12)王芳(21)陈园(21)孙虹(12)钱凡(12)张晴(21)然后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在学牛冋答后,师在屏幕上把数量相同的放到一边)赵阳(12)王芳(21)孙虹(12)钱凡(12)陈园(21)张晴(21)ffi:训练前,6人一共有羽毛球多少只?(指名一生)你来提问,跟我相对。生:训练后,6人一共剩下羽毛球多少只?师:第

3、二个问题怎么解决?(指名说,板书)(1)赵、孙、钱一共有几只?12X3(2)王、陈、张一共有几只?21X3师: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几步就简单了。这个情境看起来比较简单,也很朴实,但实践证明它是非常有效的。我觉得它肩负着以下使命:首先,它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计算,以用引算,计算永远都是因为需要,不是为了学而学。由于算用结合,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为后继学习增加了动力。第二,它提供的资源成为本节课师生共同研究的内容和范例,如12X3、21X3o这个情境的功能并非停留在激发兴趣引入新课,而是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屮,支

4、撑起学生的学习。它就像一根藤,学生可以顺藤摸瓜。二、正确把握“为”与“无为”的辨证关系。现在,大家都有这样一•个共识: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要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但课堂丄让学生充分的作为,并不是意味着老师就尢所作为了,我的理解是这样的:1、教师的“为”在幕后多。从教学H标的定位,问题情境的创设,对学生认知起点的把握,教学过程的预设,对可能发生问题的预见等都要课前的精心作为、巧妙安排,才能在课堂上的从容自如、驾轻就熟,才敢放手让学生去为。2、教师在课堂关键处理直气壮地“为”。本节课堂上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这节课的

5、新内容21X3,学生板演了4种方法。通过引导同学说想法和道理,比较联系各种算法的联系,从具体的问题情境到口算到笔算,然后让学生说说“3”为什么要写在个位上?“6”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这是木节课的难点,至此,知识的来龙去脉一FI了然,水到渠成。这些方法在课前大多是预设到的。这更使我感到老师要把力气多花一点在课堂之外,所谓功夫在诗外。三、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和解题策略的培养课堂屮有意识的把计算与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屮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寻求简捷快速的方法,灵活解题。成功移植这堂课后,让我感觉他山之石,

6、也是可以攻玉的。关键在于你要充分理解和钻研名师在设计课的理念,充分理解“教”的意图,吸取精华。在计算课上,坚持“算用结合”的理念,以用引算,关注知识的动态生成,关注学生的发展,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学会的不仅是计算,更多的计算以外的、终身受用的东西。这正是我们数学教师应该追求的。在学习和实践了这堂课后,我觉得在计算教学上我乂打开了一扇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