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第六单元教案30、诗四首.doc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第六单元教案30、诗四首.doc

ID:50431179

大小:70.3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06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第六单元教案30、诗四首.doc_第1页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第六单元教案30、诗四首.doc_第2页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第六单元教案30、诗四首.doc_第3页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第六单元教案30、诗四首.doc_第4页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第六单元教案30、诗四首.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第六单元教案30、诗四首.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30、诗四首学习目标1朗读背诵四首诗。2.体会作品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鉴赏能力。学习重点难点1.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重点句的赏欣。一、预习·导学1.查字典,给下列生字注音。秽(huì)荷(hè)征蓬(féng)候骑(jì)燕然(yān)荆门(jīng)徙倚(xǐ)(yǐ)2.结合注释,读懂字面意思。3.分别找出这四首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并揣摩其中含义。4.默写这四首诗。二、学习·研讨《归园田居》(一)导入(二)整体感知1.概括〈归园田居〉的主要内容。2.这首诗可分为几层?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劳作的辛苦与执著;自己的田园

2、之乐。(三)研讨探究1.“但使愿无违”中的“愿”是指什么,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愿: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表达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保持自己清高的节操,不与污浊的社会同流合污的情感。《使至塞上》(一)整体感知1.《使至塞上》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结果只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将官还在燕然前线。(二)研讨探究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蕴涵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2.赏析“大漠孤烟直,长

3、河落日圆”。诗中有画,大漠茫茫无边,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中,一轮圆日斜挂天边。一个“直”“圆”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将作者孤寂的心境巧妙地融入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渡荆门送别》(一)整体感知1.概括《渡荆门送别》的主要内容。写作者出蜀至荆门来到楚地的所见景色及自己的感受。2.《渡荆门送别》中写景的句子是哪几句,按什么描绘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由远到近的顺序。(二)研讨探究1.赏欣“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化静为动,将静止的山描绘出充满动感与空间感的

4、活动画面。山逐渐消失,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后句写出洪水奔腾直泻的气势,将作者初次入峡的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写出来了。2.《渡荆门送别》中哪句诗点出了送别二字,是谁送谁,表达出怎样的情感?“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故乡水恋恋不舍送我远行,表达出思乡之情。《登岳阳楼》(一)整体感知1.了解写作背景此诗写于高宗建炎二年,“靖康之变”发生,诗人遭遇到了天崩地裂的大变动,国破家亡,流离失所,天涯沦落,诗人在他逃难三年之际,登上了名胜岳阳楼。2.文有文眼,诗也有诗眼,请同学们找出这首诗的诗眼。悲(二)研讨探究1.对“夕阳迟

5、”这一景你是如何理解的?远处的夕阳在缓慢下沉。使作者联想到自己的境遇以及国家政治,北宋就像这即将落下的夕阳,再没有办法挽回,这是对时局的一种感慨,不由悲从心来。——景悲“徙倚”二字将诗人那满腔愁绪表现的淋漓尽致。2.“徙倚”“还望远”这两个动作分别反映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理活动?“徙倚”——徘徊。联系当时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那是北宋灭亡三年后,想到这大好河山已经易主,那种爱国之心使得诗人在这里徘徊,这也是思想上的徘徊。“还望远”不仅仅只是诗人登楼的望远,也是诗人联想当时国家政治危亡,对将来的一种迷茫之感。3.“万里”对“三年”表达出

6、哪些信息?表现了怎样的情感?“万里”和“三年”一虚一实,交待了诗人来到此处登楼的路途及具体的时间。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的心中的愤懑,和优国优民的思想。4.“无限悲”中的“悲”悲在何处?景悲——己悲——国悲三、巩固·延伸(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部,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1.画线句子设喻巧妙,请分析其表达作用。诗人选取“浮云”与“落日”来突出与友人的趋势情感。以浮云孤飞,来去不定,喻游子之心;以落日将下,依依不舍,喻矿人之情。2.此诗最后一联描写

7、“马鸣”的目的是什么?请作分析。这里采用了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方法。分别时,友人的马因不愿离开而长鸣,衬托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情。以马衬人,更加感人。汉江临眺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1.对诗的题目正解正确的一项是(D)A.在汉江上向远方望。B.在汉江上临时眺望。C.在高处临时眺望汉江。D.登上高处眺望汉江。2.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A.“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一笔色勒出汉江栱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B.“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8、”。写出汉江水势之大,江水漫出天地上,把青山都淹没了。C.“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诗人故意用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的水势。D.“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诗人要与山翁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富有动感的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