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第一章静电场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课时训练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题组一 电荷1.(多选)如图所示,挂在绝缘细线下的轻质小球,由于电荷的相互作用而靠近或远离,所以( )A.甲图中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B.乙图中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C.甲图中两球至少有一个带电D.乙图中两球只有一个带电解析:若两物体相互排斥,二者必定带同种电荷;若两物体相互吸引,二者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带电荷,另一个不带电荷。综合上述,选项B、C正确。答案:BC2.关于摩擦起电与感应起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感应起电是因为产生了电荷B.摩擦起电是因为产生了
2、电荷,感应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C.不论是摩擦起电还是感应起电都是因为电荷的转移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解析: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可知,不论是摩擦起电、接触起电,还是感应起电,一切使物体带电的方法都是电荷转移的结果,电荷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故正确选项为C。答案:C题组二 元电荷3.(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物体摩擦时表面粗糙的易失去电子B.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带上电荷的种类不同但数量相等C.不论是摩擦起电还是感应起电,都是电荷的转移D.元电荷就是质子E.带电物体的电荷量可以是2×10-18CF.元
3、电荷没有正、负之分解析:两物体摩擦时得失电子取决于原子对电子的束缚力大小,A错;由于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得失,所以两物体带电种类一定不同,但数量相等,B对;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都是电荷发生了转移,C对;一个电子或一个质子所带电荷量等于元电荷,元电荷为电荷量,电子或质子为带电体,D错;任何物体所带电荷量一定是元电荷的整数倍,E错;元电荷不是带电粒子,没有电性之说,F对。答案:BCF4.带电微粒所带的电荷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 )A.2.4×10-19CB.-6.4×10-19CC.-1.6×10-18
4、CD.4.0×10-17C解析:任何带电体的电荷量都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元电荷e=1.6×10-19C。选项A中电荷量为元电荷的倍,B中电荷量为元电荷的4倍,C中电荷量为元电荷的10倍,D中电荷量为元电荷的250倍。B、C、D选项中的电荷量数值均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所以只有选项A是不可能的。答案:A5.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B.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C.元电荷的值通常取e=1.6×10-19CD.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密立根用实
5、验测得的解析: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不是某种电荷,其值通常取e=1.6×10-19C,A错误,C正确;带电体的电荷量不连续,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B正确;最早测出电荷量e数值的科学家是美国的科学家密立根,D正确。答案:A题组三 电荷守恒定律6.(多选)一带负电的绝缘金属小球被放在潮湿的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该小球上带有的负电荷几乎不存在了。这说明( )A.小球上原有的负电荷逐渐消失了B.在此现象中,电荷不守恒C.小球上负电荷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潮湿的空气将电子导走了D.该现象是由于电
6、子的转移引起的,仍然遵循电荷守恒定律解析:绝缘小球上的负电荷减少是由于电子通过潮湿的空气导电转移到外界,但是这些电子并没消失;对小球和整个外界组成的系统而言,其电荷的总量仍保持不变,遵循电荷守恒定律。答案:CD7.(多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是自由电子的转移现象B.摩擦起电是通过摩擦产生了正电荷和电子C.感应起电是自由电子的转移现象D.金属导电是由于导体内有可以移动的正电荷解析:摩擦起电是电子在物体之间的转移,感应起电则是物体内部电子的转移,所以选项A、C正确,选项B错误;金属导电是由于导体
7、内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子,而不是正电荷,选项D错误。答案:AC8.如图所示,原来不带电的金属导体MN,在其两端下面都悬挂着金属验电箔;若使带负电的金属球A靠近导体的M端,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A.只有M端验电箔张开,且M端带正电B.只有N端验电箔张开,且N端带正电C.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N端带负电,M端带正电D.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两端都带正电解析:MN的两端感应出等量异种电荷,所以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根据“近异远同”的特点,M端带正电,N端带负电。故选项C正确。答案:C(建议用时:30分钟)1.(多选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和质子都是元电荷B.一个带电体的电荷量为元电荷的205.5倍C.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D.元电荷没有正、负之分解析:元电荷是自然界最小的电荷量,而电子和质子是带电体,其所带电荷量为元电荷,故A错,C对;带电体的电荷量均为元电荷的整数倍,故B错;元电荷只是电荷量的最小值,不是带电粒子,没有电性之说,故D对。答案:CD2.用棉布分别与丙烯塑料板和乙烯塑料板摩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