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6).doc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6).doc

ID:50407526

大小:5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05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6).doc_第1页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6).doc_第2页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6).doc_第3页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6).doc_第4页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6).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6).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基本信息学科数学年级九年级教学形式讨论法教师解邦志单位宜城市小河镇砖庙中学课题名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学情分析在经历直线、圆学习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用方程研究几何对象的能力,因此,我在教学中通过提供的丰富的数学学习环境,创设便于观察和思考的情境,给他们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使学生经历完整的数学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已有数学认知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积极主动的思维而将新知识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同时为他们施展创造才华搭建一个合理的平台,使他们感知学习数学的快乐。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

2、不同形式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从中领悟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不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数学学习变成一种愉快的探究活动,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探究知识的欲望和热情,养成一种良好的思维品质和习惯。 教学目标分析要点: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直线与圆三种位置关系。(2)掌握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圆的半径r比较,以及通过交点的个数判断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探究活动,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

3、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2)强化学生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节课知识的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认识,从而领悟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体验探索中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上课谈话)同学们看过日出吗?又欣赏过大海日出吗?你看,太阳出来了,它穿过海面线,升得越来越高,非常

4、的美丽。如果我们把海平面看作一条直线,太阳看作一个圆,由此你能得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吗?(板书课题) (二)、提供平台,引导探究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个圆,把直尺当作直线,移动直尺,观察直线和圆的位置。并在练习本上画出直线和圆的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然后我请同学到黑板上把自己所画的展示出来。共同得出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板书:相离,相切,相交) 观察⊙0与直线L的运动 由上观察归纳得: (1)直线与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交,这时直线叫圆的割线。(2)直线与圆有唯一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切,这时直线叫圆的切线(3)直线与

5、圆没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离。 思考:直线与圆有第四种关系吗?即直线与圆是否有第三个交点? 练习一:判断正误: 1、直线与圆最多有两个公共点() 2、若C为⊙O上的一点,则过点C的直线与⊙O相切。()3、若A、B是⊙O外两点,则直线AB与⊙O相离。() 4、若C为⊙O内一点,则过点C的直线与⊙O相交。() 练习二: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都给我们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印象.你能举出1—2个实例吗? (展示课件半自动圆瓶贴标机的搜索结果 问题1:能否根据基本概念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公共点的个数 问题2:是否还

6、有其它的方法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d表示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r表示⊙O的半径 当d>r时,直线L与⊙O相离 当d=r时,直线L与⊙O相切 当d

7、在练习本上画板书设计附:板书设计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三种位置关系2.判断位置关系的两种方法3.分类讨论、类比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例1  例2 练习:学生利用投影仪展示解答过程六、教学评价设计新课程强调学习过程的评价,因此,在对学生学习结果评价的同时,更应高度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自信心、合作意识、独立思考的能力及学习的兴趣等。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评价:通过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找到要学的与以学知识之间的联系;问题串的设置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判断方法的形成与

8、应用的探究中,师生的相互沟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团队精神;知识的生成和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练习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学生在课堂小结中的表现和课后作业情况,查缺补漏,以便调控教学。 作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