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401919
大小:42.02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08
《篮球-进攻基础配合教学方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篮球-进攻基础配合教学方法(一)传切配合教学方法 1、徒手跑路线练习 (1)徒手跑路线练习。 目的: 使学生熟悉传切配合时的跑动路线,掌握切入时的跑动方法。 方法:学生分为二组,进行徒手的横切或纵切练习。 要求: 切入前要有假动作,切入时起动要突然,要面向球快速切入。 (2)三人一组空切练习。 目的: 使学生熟悉传切配合时的跑动路线,掌握切入时的动作方法。 方法: 学生分三组进行徒手的横切与纵切练习。 要求: 切入前要有假动作,切入时起支要突然,切入时要面向球。 (3)结合传接球跑路线练习。 目的: 使学生掌握切入
2、时的跑动方法及传球的时机。 方法: (1)学生分为两组,④做投篮或持球突破假动作,当⑤空切篮下时,④及时传球给⑤投篮。 (2)学生分为两组,④传球给⑤后立即快速切入篮下接⑤的回传球投篮。 要求: 切入前要有假动作,切入时要突然快速,传球时要有假动作,根据同伴切入情况及时地传球,要做到人到球到。 (4)三人一组结合传接球跑路线练习。 目的: 使学生掌握切入的动作方法,明确切入时机。 方法: 学生分为三组,④传球给⑤后立即进行横切,⑤传球给⑥后立即进行纵切,⑥传球给⑦后立即进行横切。按上述方法循环练习。 要求: 切入时要面向球,要
3、突然和快速。传球后做假动作,当同伴接到球时(作为切入信号)立即切入。 (5)二、三人传切配合练习。 目的: 使学生掌握切入与传球时机,提高学生传切配合时切入与传接球的能力。方法: (1)学生分为两组,④组每人一球,④传球给⑤后做假动作然后变向切入接⑤的回传球投篮。⑤传球后跟进抢篮板球或补篮。④与⑤交换位置,依次进行练习。 要求: 切入动作突然快速,传球及时急蔽到位。 (2)学生分为三组,④、⑤各持一球,④传球给⑥后从右侧切入接⑤传球投篮。⑤传球给④后,横切接⑥传球投篮。④、⑤投篮后自抢篮板球传给本组另一人。按逆进针方向换位,连续进行练习
4、。要求:④、⑤切入动作要突然快速,⑥传球要及时隐蔽到位。 (3)学生分为三组,④组每人各持一球,④传球给⑤时,⑥空切到篮下接⑤传球投篮。⑤传球后跟进抢篮板球。按顺时针方向轮转换位依次进行练习。要求:⑥当④球离手一刹那快速空切到篮下接⑤传球投篮。 (4)学生分三组,④组持球,④把球传给⑤时,⑥空切穿过限制区接⑤传球时,④空切至篮下接⑥的传球投篮。⑤跟进抢进攻篮板球。按顺时针方向轮换位置,依次进行练习。 要求: 传球出手一刹那为切入的信号,传球时要有假动作。 (5)多球传切配合练习。全队分为三组,④组、⑤组每人各持一球。④传球给⑥后纵切接⑤传球
5、投篮。⑤传球后横切接⑥传球投篮。④到⑤组队尾,⑤到⑥组队尾,⑥抢到篮板球后到④组队尾。 要求: 严格按传切配合路线练习,并注意合理运用技术。练习由慢到快,逐渐提高。 2、有防守情况下的练习 (1)半场一对一练习。 目的: 改进切入动作,提高快速切入能力。 方法: ④把球传给后用假动作摆脱后,快速切入篮下接的球投篮。 要求: 假动作要逼真,变向要突然,切入要快速。 (2)半场二对二练习。 目的: 提高学生快速切入和隐蔽传球的能力。 (1)持球,④摆脱接的传球后运用假动作吸引防守者,当⑤摆脱切入时,④及时传球给⑤投篮。然后,进
6、攻变防守。 要求: 当传球出手的一刹那,⑤立即做假动作摆脱切入。④要有假动作吸引防守者。攻过转换要快速。 (2)⑤接球前摆脱防守,④传球给⑤后先向左下压,然后从右侧切入接⑤的回传球投篮。如堵截切入路线,则可立即从左侧切入篮下接⑤的回传球投篮。 要求: 接球前必须运用假动作摆脱防守。切入队员要根据防守情况快速选择切入的路线。 (3)半场三对三练习。 目的: 进一步提高传切配合能力,增加学生的配合意识。 方法: 当⑤摆脱防守的同时,⑥也开始摆脱防守,并根据的位置向右横切,或由底线插到篮下接⑤的传球投篮。 要求: ⑤接④的球后要有瞄
7、篮动作来吸引防守者。⑥最后在⑤接球的一刹那,出现在有利的接球位置上。 通过上述练习后,当学生基本掌握了传切配合方法时,可组织半场二对二、三对三教学比赛来巩固,提高传切配合的应用能力。(二)掩护配合教学方法 1、徒手做掩护的跑动路线练习(以侧掩护为例) 目的: 熟悉掩护路线、位置,掌握掩护方法。 方法:全队分成两组,依次到老师身旁做侧掩护跑动路线练习。 要求:掩护者掩护时首先要有摆脱防守的假动作。要与防守同伴的队员保持适当距离。 2、结合传接球的掩护配合练习(以侧掩护为例) 目的:掌握掩护方法,提高掩护配合质量。 方法:(1)全队分成
8、甲、乙两组,甲组每人持一球。甲④传给乙⑤后到老师旁做侧掩护,乙⑤运球突破上篮。 (2)全队分成甲、乙、丙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