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教学的继承与创新.doc

目标教学的继承与创新.doc

ID:50401327

大小:42.02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08

目标教学的继承与创新.doc_第1页
目标教学的继承与创新.doc_第2页
目标教学的继承与创新.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目标教学的继承与创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目标教学的继承与创新——在博白县北片新课程目标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比赛活动上的总结发言    10月30、31日,博白县新课程目标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比赛北片九个乡镇的比赛在博白镇一小举行。这次比赛所展示的9节课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和目标教学的理念,展示了北片九个乡镇一年来开展新课程目标教学实验的成果。  一、主要优点  1.增强了目标意识。多数课制订了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目标表述的内容集中精准。如四年级《守株待兔》的教学目标:①学会“株、桩、滋”三个生字和“守株待兔、树桩、乐滋滋”三个词语;②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研读中明白寓意:不劳动不会有收获。目标简明、集中、准确

2、,起到了导教和导学的作用。九位老师的课都能围绕目标教学,并能将目标贯穿教学的始终。以往那种目标不明、目标迷失、目标与行为脱离的课没有了。  2.关注语言文字训练。一是重视汉字教学(见第3点)。二是关注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如径口镇刘晓群老师教学的《“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让学生在课文中走一个来回,即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回到语言文字。先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人物形象,了解文章的总体结构(把课文划分为“笔正”和“心正”两部分);然后深入品读课文的精彩段落,找出课文中表现柳公权“心正”(“笔正”)的词句品读、感悟;最后回到整体,感悟作者的写作目的,体会写

3、作特点。刘老师的课有强烈的的语文意识,这语文意识就是学习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如何布局谋篇,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黄凌镇叶小丽老师《守株待兔》教学,她这样引导学生品读词句:①第一段中哪两个词与兔子撞死关系很大?请把它圈出来(结合理解“仓皇”、“蹿”的意思);②没花一点儿力气,种田人就白捡了一只野兔,面对这样意外的收获,种田人的心情怎样?谁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乐滋滋)?我们一起“乐滋滋”地读这句话。语文课就要像这样上出语文味。  3.教法灵活、多样。如三育庞玮婷老师教学的《七颗钻石》,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比如,形近字比较(“捧”与“棒”)、加一

4、加(“凉”字“冫”加“京”);口字旁的字小归类:嘴、喘。全课生字大归类:上下结构、左右结构的字归类。这些都是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发现,自主探究。博白镇一区王莹老师《贺年片》的教学,采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识字方法;王老师这样指导学生写“望”字:“望”字上面大(重),底下一横要写得长一些,才能把字稳稳地托起来。  4.拓展延伸适度。《语文课程标准》提倡树立大语文观,把学习的渠道延伸到课外,从生活中学语文。有几位老师的课都在充分品读、感悟的基础上安排了“拓展延伸”这一环节。如,叶小丽老师教学的《守株待兔》,古今文对照,以古文教学来结束全课,巧妙地

5、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崭新的语文学习之门,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产生阅读的兴趣,这是这次赛课的一个创新点。旺茂镇胡丽玲老师教学《争吵》,本文选自《爱的教育》,老师推荐《爱的教育》给学生阅读。  此外,三滩镇朱翠媛老师用多媒体课件形象地教学生字“闪”——门内站一个人(图),亚山镇廖花香老师和旺茂镇胡丽玲老师的范读,浪平乡冯雪贞老师抓重点句子的理解,双凤镇刘小瑜老师的复习引入都各有亮点。  二、存在问题  1.有的课目标没有完全落实。目标的确定与落实是否准确、到位,是我们上课与评课的首要依据。不管设计什么样的课堂活动,都要遵守这样的原则:学生的课堂活动必须要与

6、教学目标、教学主题相关联(参阅附表“目标教学有效性的评课记录”)。有的课部分目标没有落实到位,比如,第一课时的重点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个别老师只让学生读一遍多的课文,就检查读书,朗读的目标就没有落实到位。有的课识字巩固不够,写字、用字训练薄弱,下课了,要求认识的生字还有部分学生不能认。  2.目标、内容不够集中。有的课只围绕内容设计,整堂课如浮光掠影,面面俱到,似乎找不到重点突出的地方;学生所得甚少,课堂教学显得肤浅、平淡。其实,语文不是什么东西都能往里面装的筐,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舍去一些,删繁就简,抓住关键、重点,让教学线条优雅精致,一课一得,就能做

7、到单纯而有效。有的课还存在着教师牵着学生走的现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其根本原因是教师角色转换不到位,学生学习方式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造成学生被动地学习。  3.重理解轻表达运用。教师关注的是写什么,忽略的是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不管一节课写不写都可以,但文本发挥的作用,发展应用的空间要让学生知道。每篇课文都要让学生“习得法”,即要学生学到方法,包括作者的表达方法,如遣词造句的方法,构段方法,叙述、说明的方法等,这也是一种读写结合。虽然有的课也提一提“写作特点”之类,但终究也只是冷冰冰的强加。虽然有时也在理解思想内容之余夹杂一些“小练笔”,但不过也是拉郎配式

8、的结合。  4.有的课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