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学院郭祥义民族声乐教学.doc

中国音乐学院郭祥义民族声乐教学.doc

ID:50367297

大小:33.52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08

中国音乐学院郭祥义民族声乐教学.doc_第1页
中国音乐学院郭祥义民族声乐教学.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中国音乐学院郭祥义民族声乐教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学习唱歌并不难从技术方面,三个总则1气息下来2位置上去3中间打开照这个方向努力绝对没错,但要做到真正理解完全做到并掌握住有一定难度,需要努力学习的过程。(必须做到理论上搞懂,概念上清楚,状态上做对,技术训练上不走弯路或者少走弯路。)各种唱法有相通的地方,方法上要求气息深沉,腔体打开,声音松弛明亮,咬字语音准确,语言清楚,感情上表达内在激情。主要技术是一样的,但由于语言、风格、色彩、韵味、艺术效果等追求不同,便形成千姿百态的艺术特色,训练方法和手段也就各不相同。声音表现上:1美声唱法更强调声音的贯通和涌动。2民族唱法强调声音的风格色彩和韵味。3通俗唱法强调情感的宣泄和张扬的表达。

2、这些都需要科学方法的支持。二.声乐施教方法的不统一性目前声乐教学还没有统一的教法,没有绝对的教法,有一百个声乐教师就有一百种教法(这是事实)。尽管训练方法多种多样,但是各自的高标准和主观意图要达到的艺术效果都是一样。由于教师阅历不同,经验不同,审美观念及训练手段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训练结果。经常见到有些学生,在学了唱歌后,毛病越来越多,反而不敢唱歌了,这时候就需要重新审视和调整教师的声乐概念和训练手段。三.歌唱的状态训练歌唱技术不只是洪亮的声音,优美的音色,漂亮的高音,这些都只是单项技术。真正的意义上的歌唱技术正确的科学的平衡协调的歌唱状态。(时间证明状态训练是见效快,效果好的训练

3、方法。)修造人体歌唱乐器,这个乐器的零件有哪些?1气息2腔体2位置4共鸣5咬字6音域7情感歌唱状态训练的要求1后腰的支撑2后脖根的依靠3上口盖的穿透点4吸开的腔体5上哼下叹6声音的走向7统一的咬字8涌动的意识具体要求:1后腰的支撑,这是歌唱的动力所在,是气息的支撑点,用力点,动作是身体直立,后腰向前顶,臀部往上翘,后腰有明显的力感或者重点,这个点在后腰的命门穴位处,歌唱中的吸气用气都在这个点上进行,只要这个点用上力,小腹便会产生随之对抗的力量,这就是民族传统唱法所讲的丹田气,在任何时候,后腰的支撑都不能被忽略,它是气息生根的保障。2后脖根的依靠,颈椎胸椎腰椎在一条垂直线上,脖子垂直

4、后,整个头部垂直向后移。3上口盖的穿透点,这是产生高位置的必要条件,上颌的穿透点是直接关系到声音质量。4吸开的腔体,抬起上口盖,打开喉咙吸气,作用是建立通畅的歌唱通道发挥声音的共鸣。5上哼下叹,哼唱是保持声音位置最好的办法,也是下巴放松的办法。6声音的走向,往后往下,但是强调一点,必须是以上口盖以上发出声音以后才往后往下走7统一的咬字,不能在口腔上咬字,会影响声音的通畅、统一和音乐线条的连贯8涌动的意识,主动超前涌动意识,放在声音前面。要有深刻的理解和正确的训练,不怕没有,就怕不追求。状态中的四紧四松:后紧前松,上紧下松,内紧外松,骨紧肉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