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357171
大小:3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08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曹刿论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识记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字词。⑵了解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⑴探究对话描写对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⑵在朗读中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3.情感、态度与价值感:学习蓸刿“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精神,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教学重点: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教学难点: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教学方法:诵读法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分析归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讨论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流程:(课前让学生利用工具书和网路查找有关《左传》的文学常识和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第一课
2、时一、情境导入2.出示导纲简介作者、背景介绍这篇文章选自《左传》,“论”的是齐鲁长勺之战,请两位同学分别把有关《左传》的文学常识和战争的背景加以简单的介绍。(学生介绍完后,教师加以简单的补充,可以用多媒体呈现)二、合作互动1、自主学习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感知文意①、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读,用笔标注生字字音。②、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重点字字音,提示学生引起注意。③、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根据朗读情况纠正浯调。(用多媒体打出例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读出反对的意味)小惠未褊,民弗从也。(读出否定的意味)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读出肯定的意味)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
3、,三而竭。(语调应舒缓、深沉,读出议论的语气)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有解说的意味,语调应低缓)④、学生大声读课文,结合工具书和书下注释,扫除词语障碍,疏通文句,并勾画出难词难句,然后分组讨论交流时解决。2、合作学习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练习,明确重点词语: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⑵肉食者鄙(目光短浅)⑶衣食所安,弗敢专也(独自占有)⑷小惠未徧(通“遍”普遍、遍及)⑸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赐福,保佑)⑹公将鼓之(击鼓)三、导学归纳1、教师引导概述课文大意。先让学生自主分析,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答案2、学生归纳明确:鲁庄公十年春,齐国出兵进攻鲁国。当时齐强鲁弱。蓸
4、刿请见庄公,询问备战情况,并随同庄公参战,大获全胜,曹刿为鲁庄公释疑解惑。四、反馈训练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课文,争取当堂背下来,在背诵的过程中让学生回到整体上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五、作业布置背诵课文第二课时一、检查背诵 二、研读课文 1.研渎课文第二段。 (1)选一学生翻译第二段,其余同学评点。 教师强调:鼓,击鼓进军,名词活用作动词。 (2)提问:曹刿是如何帮助庄公选择战机的呢?明确: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急于出战;鲁军刚刚获胜,庄公又急于追击。曹刿阻止了庄公的过急行动。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变化作出正确
5、的判断。 教师板书: (3)学生根据板书提示,背诵课文。 2.研读课文第三段。 (1)选一学生翻译课文。其余同学评点。 教师强调: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文言文翻译。须补出必要的成分,保持句意完整。 (2)提问:本段写曹刿沦述战胜齐国的原因,曹刿的解释分哪几层意思? 明确:分两层意思,一讲攻击的缘故,“彼竭我盈”高度概括了最佳战机;二讲追击的缘故,表现他考虑周全、行动谨慎。 教师板书:(3)学生齐读第三段,背诵。 三、品读课文,鉴赏《左传》的艺术特色 提问:请同学们谈谈对课文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两方面的认识。并用“从
6、……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说话。 学生自由发言。成果展示: 1.关于人物塑造 (1)关于曹刿 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 (2)关于鲁庄公 课文集中体现了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的“鄙”。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战,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 但鲁庄公不是一个昏君。鲁庄公备战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庄公作战用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他礼贤
7、下士,任人唯贤;庄公战后问刿,不因胜而白喜,表现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 综合以亡,可以得出鲁庄公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 (3)关于比照映衬 作者巧妙地运用比照映衬的手法,使曹刿的形象鲜明生动。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宗国的政治热忱。从曹刿与庄公的对比中,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一个出身下层而深谋远虑的谋士形象跃然纸上。 2.关于详略 课文剪裁详略得当。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则略写。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四、课堂
8、练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