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常用的金属和盐章末复习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常用的金属与盐章末复习适用学科初中化学适用年级初中三年级适用区域或版本沪教版课时时长(分钟)2课时知识点1.金属的化学性质;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3.能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4.复分解反应的判断;5.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条件;6.物质的检验和鉴别及除杂;7.肥料的混用问题。教学目标1.掌握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应用;2.能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3.复分解反应的判断;4.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教学重点1.掌握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应用;2.能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教学难点1.能根
2、据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常用的金属和盐章末复习教案一、复习预习1.复习部分(1)金属的特征(2)金属的化学性质(3)氢气的制备(4)金属活动性顺序二、知识讲解课程引入:1.能否设计实验探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2.化肥的使用注意事项?考点/易错点1酸、碱、盐、金属之间的相互反应化学性质注意举例盐+金属1→新盐+金属21比2活泼,盐要可溶Fe+CuSO4=FeSO4+CuCu+Hg(NO3)2=Hg+Cu(NO3)2盐+酸→新盐+新酸生成物应有水,气体或沉淀HCl+AgNO3=AgCl↓+HNO3Na2CO3+H2SO4
3、=Na2SO4+H2O+CO2↑盐+碱→新盐+新碱反应物可溶,生成物有沉淀Na2CO3+Ca(OH)2=2NaOH+CaCO3↓盐+盐→新盐+新盐反应物可溶,生成物有沉淀CaCl2+Na2CO3=CaCO3↓+2NaCl三、例题精析考点/易错点1酸、碱、盐、金属之间的相互反应【例题1】【题干】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有助于获得化学知识并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下列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A.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呈红色,证明该溶液是碱溶液B.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该溶液是盐酸C.某白色固体与熟石灰混合后加热,产生
4、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证明该固体中含有铵根离子D.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的集气瓶中,火焰熄灭,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答案】C【解析】A.溶液显碱性B.还可能是盐酸盐D.可能是氮气,稀有气体等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例题2】【题干】某化学小组查阅资料得知:在不同温度下,甲烷(CH4)可将氧化铁(Fe2O3)还原为Fe、Fe3O4中的一种或两种。他们为探究甲烷与氧化铁反应后产物(黑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1)按上图装置连接好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往装置中添加药品。①向黑色粉末中滴加稀硫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黑色粉末中含有
5、 ,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是②导管b的作用是 。(2)按下图装置连接好仪器(图中夹持设备已略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往装置中添加药品,打开止水夹K通入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一氧化碳,持续一段时间后再点燃装置C处的酒精喷灯。①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②持续一段时间后再点燃装置C处的酒精喷灯的原因是 。D装置的作用是 。 ③实验中观察到装置E中石灰水变浑浊,则黑色粉末中含有 。尾气处理方法为 。 【答案】(1)①Fe Fe+H2SO4=FeSO4+
6、H2↑②使分液漏斗与烧瓶内压强相等,防止滴加稀硫酸时瓶内气体从分液漏斗处逸出(或使液体从分液漏斗顺利流下) (2)①2NaOH+CO2=Na2CO3+H2O 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 ②防止CO与空气的混合气加热时发生爆炸 防止E中的石灰水被倒吸进玻璃管 ③Fe3O4 将尾气点燃【解析】(1)①向黑色粉末中滴加稀硫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黑色粉末中一定含有Fe,Fe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②为了防止滴加稀硫酸时瓶内气体从分液漏斗处逸出,应使用导管b连接;(2)①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装置A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浓硫酸
7、具有吸水性,可以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②装置中含有空气,如果不排尽,与CO混合加热可能会发生爆炸;D装置可以防止反应结束后E中的石灰水被倒吸进玻璃管;装置E作用是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从而说明黑色粉末中有Fe3O4;CO具有可燃性,可以通过燃烧的方法除掉。【例题3】【题干】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氯化钾和氯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未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1)取该固体粉末少量,加足量水,搅拌,静置,得到白色沉淀,上层为无色溶液;(2)过滤,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有一部分
8、溶解,且有无色气体产生。依据上述实验对原固体粉末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可能含有氯化钾,一定不含有氯化铜。【解析】(1)上层为无色溶液一定不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