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341627
大小:15.54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08
《溶液的形成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溶液的形成(复习)主备人备课时间使用时间【教学目标】1、记住溶液的定义,特征及组成;能说出溶液的形成过程,并能正确判断一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重点)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物质溶于水时常使溶液的温度发生变化;(重难点)3、能说出乳浊液的定义和特征,并记住洗涤剂的乳化功能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溶液的定义,特征及组成;能说出溶液的形成过程,并能正确判断一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物质溶于水时常使溶液的温度发生变化教学难点:能说出乳浊液的定义和特征,并记住洗涤剂的乳化功能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1._______________种或_______________种物质分散到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中,形成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叫做溶液。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______________,被溶解的物质叫______________。2.最常用的溶剂是________________体,常见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体,但溶质也可以是_______________和__
3、_______________。3.两种液体所形成的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划分是相对的,一般以含量的多少划分。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做_______________,量少的一种叫做_______________。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一般把_____________看作溶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_____________溶液。4.小液滴___________溶于水中,它只能__________于水中,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它在
4、化学中称为_______________。它振荡后成为油珠,静置后分成_______________层。二、知识导学1.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1)溶液物质以什么样的颗粒分散在水中,决定了它溶解后形成体系的稳定性;颗粒的大小是体系稳定的基本保证。按照混合体系中颗粒的状态,分成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分散体系。(2)浊液浊液分为悬浊液和乳浊液。分类的依据是分散质的颗粒差别。分散质颗粒是固体的,为悬浊液;是液体的,为乳浊液。浊液不均一、不透明和不稳定,主要是分散质颗粒的直径过大造成的。2.溶解时
5、的吸热和放热现象溶解过程一定伴随着热量的变化,有的变化不明显,如氯化钠溶解时温度基本不变;有的变化很明显,如浓硫酸的稀释、氢氧化钠的溶解等,溶解是温度升高;有的是明显的吸热过程,如硝酸铵,溶解时吸热,温度下降。三、疑难突破1.溶液就是含水的液体混合物吗?溶液中一定含水吗?剖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在另一物质中形成的。很多溶液不含水,如煤油和苯的混合液、碘酒等。我们常见的溶液多为含水的混合物,因此常产生错误理解,以为溶液都是含水的混合物。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溶液一般是水做溶剂的溶
6、液,但溶液中的溶剂不只是水,还可以是任意其他液态物质(固体、气体也可以)。2.你能解释蔗糖、食盐、碘(在酒精中)逐渐消失的原因吗?剖析:从微观角度分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蔗糖分子、Na+和Cl-向水里扩散,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间隔中,形成一种稳定的混合物——溶液。在酒精分子的作用下,碘分子均一地分散到酒精分子间隔中,形成碘的酒精溶液——碘酒。3.为什么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比较快?剖析:从微观角度去思考,多种溶液混合,不同的溶质分子(或离子)接触面增大,反应加快。当物质变成了以离子或分子等微粒存在时,物质自
7、身的表面积大大增加,物质微粒间的接触机会增加,反应速率加快。四、当堂小测课后反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