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重庆市万州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PDF无答案.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绝密★启用前万州二中高2020级高二(下)中期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命题人:余定军审题人:程红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2、求的。1.春秋战国时期,“新乐”兴起。孔子的弟子子夏认为:新乐进退无序,“奸声以滥,溺而不止”,舞者的动作犹如猴戏,观赏之后既不能述说礼乐的美妙,又不能体会古人的道理。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A.社会转型下新旧文化的冲突B.儒家学者并不关注社会现实C.战乱环境中艺术发展受制约D.文化在交流融合中不断发展2.孔子编订的鲁国编年史《春秋》始于鲁隐公元年,开篇第一句是:“元年春,王正月。”“王”即周天子。对孔子这样的书写,理解正确的是A.诸侯国大多认可周天子统一纪年B.表达了尊崇周天子的大一统思想C.强调史书只能用编年的方式编写D.反映春秋时期王室衰微礼崩乐坏3.2017年11月,甲骨文成功入选
3、《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发现前,殷商时期属于“传说时代”。随着殷墟发现大量甲骨文遗存,它记录了商代的天象祲异、王室组成、宗法与宗庙制、王权与神权关系、卜官与占卜制度、土地所有制等,使商代成为可资考察的“信史时代”。由此说明A.“传说时代”没有可信历史B.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古文字C.考古发现可以填补史书缺载D.历史研究只能依据原始史料4.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两汉私人讲学的历史叙述。记述出处(吴章)治尚书经,……教授尤盛,弟子千余人《汉书·云敞传》(疏广)明春秋,家居教授,学者自远方至《汉书·疏广传》(夏恭)习韩诗、孟氏易,讲授门徒常千余人《后汉书·文苑列传》(刘茂)习礼经,教授常数百人《
4、后汉书·独行列传》由此可见,当时A.官学制度遭到一定破坏B.重学风气推动士人阶层壮大C.经学世族传承中华文脉D.四书五经的社会影响力扩大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5.下图为汉武帝初年和汉宣帝末年法家或法吏与儒家或儒者出身的公卿所占可考公卿总数比重的变化情况示意图。此图可用于研究,汉代A.非儒家各学派的消亡B.察举制度的日益完善C.国家教育体系的健全D.社会主流文化的转型6.“驿使图”(下图)为出土于甘肃嘉峪关地区的墓葬壁画,该画绘于公元3世纪左右,画面是一个驿使头戴黑帽,身着短衫,一手持缰,一手拿“邮件”,驿使面部五官缺少嘴巴。对该文物的解读最为合理的是A.是研究西汉邮驿制度的第一手史
5、料B.能够说明当时西北边境军情紧急C.其史料价值主要在于信息的完整性D.体现了真实而又写意的绘画手法7.下列图片是龚启圣和马驰骋对山东107县在144~1911年间的孔庙数量和农民起义次数的统计。据此可知儒家文化A.兼有墨家行侠仗义和锄强扶弱之风B.对山东的影响比全国其他地区要深C.有利于减少暴力冲突促进社会稳定D.在清代民间社会影响力进一步下降8.中医用药讲究“君臣佐使”,“君药”分量最多且起主要疗效,“臣药”次之,“佐药”又次之,“使药”再次之。唐代某太医令为皇帝病状之需,配药时没有拘泥这一原则,擅自加了三味药,被判绞刑。据此可以推知A.专制体制影响医学发展B.理学观念主导古代司
6、法C.传统科技遵循自然和谐D.中医临床固守辩证施治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9.史载,唐代的公主中改嫁者即有27人,其中有2人甚至3嫁。皇室如此,民间更为普遍,如大儒生韩愈的女儿就曾改嫁。这一现象说明该时期A.打破了儒家的伦理规范B.封建统治思想得不到认可C.儒家思想受到佛道冲击D.社会风气开放和民族融合10.程颐在给程颢撰写的墓表中说:“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先生)得不传之学于遗经”。王阳明认为宋儒的格物致知误导世人很久,“致良知”才真的阐明了“千古圣圣相传的骨血”。这说明程颐和王阳明都A.主张改造理学B.重书本轻实践C.注重道统权威D.强调学术创新11.元
7、代修史,朱熹及其门人弟子被列入《道学传》,而陆九渊等人则被列入《儒林传》。明代,道学之名逐渐被理学取代。到清代,陆九渊被列入《理学传》而不入《儒林传》。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明代理学取得了突出的成就B.儒学发展成严密的思想体系C.士大夫批判道学的虚伪说教D.道学将理学和心学融为一体12.先秦以来的人性理论大多对人性之私进行了否定与批判,主张“去私心,行公义”。宋明理学人性论更视“私”为邪恶,强调公私之辨。而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则明确提出人性自私说,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