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学论文】关于培养小学数学质疑能力的途径探讨【教师职称评定】.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培养小学数学质疑能力的途径探讨【论文摘要】在新的教冇形势下,教师不但要承担起“传道授业”的光荣彷史使命,而且还要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上多下功夫,一个国家民族要发展创新,质疑能力尤为重要。在小学数学教学屮,教师要有意识的创设情境、大胆实践,让学生在质疑屮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学习数学知识。一、创设质疑氛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但是,1=1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串讲串讪牵肴学生走,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河。要将质疑引入课堂,教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肿该使质疑成为学生乩身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时,要以儿童的兴趣为出发点,有意
2、创设质疑氛围,使学生因趣生疑,因疑生奇,因奇生智。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用旧知不能解决新问题,挑起矛盾,让学生产生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屮发现问题;也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数学问题,让学生展开想象;还可以在知识的对比、归纳、概括屮让学生面对问题……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如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让自卑、肌怯的学生在小纟H.内提问,锻炼他们的胆量,树立其自信心;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可以先让他把问题写在纸上,再照着念,循序渐进,不能要求过高,急于求成,使其失去信心;对于课堂上来不及提问或言犹未尽的学生,可在课下让他把要提的问题,要讲的话说给老师。这样
3、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就能得以保护,提问题的胆量也就越來越大,逐步养成敢想、敢问、敢说的习惯。二、教给方法,让学生有“疑”可质教师应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还应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疑点。教师要教会学生质疑在新I口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屮、算理的推导过程屮、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屮、动手操作的实践中等,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视角,既可以在正面问,也可以从反面或侧面问。即无处不可生疑,无时不可生疑。如可让学生这样想:“概念”为什么这样表述?能否增加或删改一些字词?在概念内涵的挖掘、外延的拓展上质疑。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引导学
4、生对分数含义的关键词质疑,如“为什么单位'1'的'1'字要加引号”。计算: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在“理”字上下功夫质疑。例如,在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56284-0.67时,可质疑“为什么一定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而不是把被除数化为整数”?应川题:列式的依据是什么?力求寻找更好的解法。例如,在教学“分数工程问题”时,可问“为什么可以用单位'1'来代替具体的数据”。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去探索,或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英至提出其他学生或老师一时也想不到的问题,这是学会质疑的关键。有时学生质疑的涉及面广,显得“多而杂”。这时老师要组织学生讨论,哪些问题问得好,哪些问题不着边际,
5、不是教材的内容和重点,引导学生逐步由“多而杂”变为“少而精”。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能有所发现,逐渐学会质疑。三、明确目的,正确特疑“疑难”对学生来说是粋时还不可能甚至是完全没有能力排除的。“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如果对学生的质疑置之不理,将压抑学生的积极性。释疑的方法不妥,也将影响质疑问难的作用。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不要急于冋答,更不能轻易否定。遇疑不慌、处疑不惊,不受课堂40分钟的时空限制,因疑引疑,设新疑释质疑,会收到比完成儿道巩固作业更美妙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力•以内笔算减法”时,教学进入练习作业Z前,教师留下一定时问让学生质疑问
6、难。一个学生突然举起手来:“老师,四位数的减法,可不可以从高位减起?”这是大家都意想不到的问题,使全班学生都向发问的同学投去了惊异的H光,面对学生提出质疑的问题,教师首先让大家猜一猜“从高位减起”是不是可行的,当学生的意见不一产生矛盾冲突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三道计算题作为新的探索材料。接着教师耐心地等待大家的研究和探讨。在组织交流时,教师启发学生充分发表总见,其过程是循循善诱、步步到位。使学生经历了“猜想(假设)——论证一一实践——结论”这样一个认知过程,体现了“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学的最后,教师通过问题“课木上为什么选择了从个位减起”来小结,引导学生对两种方法进
7、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有些方法尽管是可行的,但由于操作繁琐,效率低下,一般是不可取的。这样的结果,既使学生认识到这段学习的收获和意义,乂没有给质疑的同学留下一丝一亳的伤害痕迹。四、发挥主导作用,做好质疑要使学生做到非“疑”不质,是“难”才问,置学生于“愤”T非”状态,使学生不得不疑,要注意如下控制:时间控制。首先,要把握质疑的时机,特别在新授课时和新课结束后,让学生质疑。其次,质疑时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问,才能有所发现。三是,准许学生有疑就问,不怫就问,不要拍打乱原来的教学程序。四是,要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