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资助体系育人内涵探究.doc

高校学生资助体系育人内涵探究.doc

ID:50337704

大小:4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8

高校学生资助体系育人内涵探究.doc_第1页
高校学生资助体系育人内涵探究.doc_第2页
高校学生资助体系育人内涵探究.doc_第3页
高校学生资助体系育人内涵探究.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校学生资助体系育人内涵探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校学生资助体系育人内涵探究【摘要】高校学生资助体系育人内涵集中体现在引导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推进高校学生资助体系育人内涵建设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嵌入到高校学生资助教育管理工作中。【关键词】资助体系;育人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耍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高校学牛资助体系能够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针对性地解决了学牛的实际问题,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开展高校学生资助体系育人功能的内涵研究,探索学生资助体系内涵建设的有效路径就显得尤为重要。一、高校学生资助体系育人功能的内涵(一

2、)满足学牛的精神需要从需要的内容属性划分,人的需要主要包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国家实施学生资助计划,一方面是为了从经济上给予贫困生完成学业的物质帮助,另一方面也从精神上帮助贫困生树立远大志向”。学生资助体系通过“奖、助、勤、贷、补”等儿个方面基本满足了学生的物质需耍、保障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在物质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情况下,精神需要就变得紧迫起来,学生群体思想观念整体表现积极向上,但是部分学生仍然存在一些困惑,主要表现在部分学生主动意识薄弱,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观念,主动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不高;感恩意识相対欠缺,缺少感恩回馈、互帮互助的思想意识

3、;诚信意识有待加强,在资助相关环节中存在弄虚作假问题等等。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学生资助体系育人功能的内涵包括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耍,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健康发展。(二)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从需要的层次结构划分,人的需要主要包括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目前学生资助工作的重点大多主要集中在对学生的物质帮扶上,能够较好的保障经济困难学生的口常生活并帮助其完成学业,但是“贫困学生比一般学生更渴望拥有人格上的尊重和精神上的平等、更渴望提高素质、全面发展”。现实工作中存在对学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关照不足的情况,学牛的发展需要没有得到完全满足,学生的发展不均衡,缺乏相应的指导与帮助。主要表现

4、在部分学生存在心理困扰,宙于家庭经济条件困难产生自卑心理,受到资助后成长成才压力过大;勤工助学岗位大多是事务性工作,很难与学生专业学习、提高实践能力相结合,综合素质的提高受到一定的桎梏。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学生资助体系育人功能的内涵包括以物质帮扶为手段,以引导学生的全面成长为理想旨归,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二、推进高校学生资助体系育人内涵建设的路径探索(一)将学生资助工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做好学生资助工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取得实效的前提要素,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资助体系的育人功能,最大程度的发挥资

5、助体系的育人价值,要求我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嵌入到学生资助工作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崇高的理想信念,将扶贫与励志结合在一起。开展爱国教育,培养学生对国家的感恩之情、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对学校的归属感,引导学生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旺结合起来,学好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开展敬业教育,鼓励学牛学好专业课程,勇于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在专业学习上取得成绩,做到学有所得。开展诚信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诚信典型,引导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在资助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倡导诚实守信。最终形成受助助人、励志成才、服务社会的良性循环。(二)将学生资助工作与学生综合

6、素质教育相结合构建学生资助服务管理与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双向互动机制,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依托勤工助学制度,科学设置岗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与专业相关的工作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资助为方法,以任务为导向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在资助学生的同时,详细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关注并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怵I扰,考虑学生的个人特点,帮助经济怵]难学生做好成长成才职业规划,在做加法的同时做减法,为学生舒解压力。最后,充分发挥社团组织的服务功能,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社团组织和社会公益活动等文体活动,在活动中树立信心,在各项文

7、体活动中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加强学生的互帮互助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业余兴趣爱好,促进学牛的全血发展。参考文献:[1]赵贵臣•高校学生资助育人方式创新研究一一坚持经济扶贫与精神扶志相结合[J]•思想教育研究,2012(8):93.[2]曾庆璋•建构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高校“资助育人”体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05):7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