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337230
大小:15.93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08
《对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策略的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对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策略的分析 【摘要】当今社会中国家之间的竞争实则是人才之间的竞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创新性思维显得非常重要。因此,本文主要在分析小学数学创新教学重要性的基础上,针对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的原则,提出了运用创新教学方式的合理举措,以此促进小学生数学的学习与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58-01 当前的时代属于知识经济的时代,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及国家的繁荣,以及跟上世界经济发展的步伐,应该在教育方面努力提升学生的
2、素质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因此,笔者主要针对小学基础教育数学教学中运用创新教学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合理举措,使小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中提升自身的创新思维意识与能力,从而为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的重要性 作为小学生终生教育的起点,小学的基础学习对小学生的未来发展比较重要。数学的学习既能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还能使学生能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将来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在小学数学的创新型教学能够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数学问题的解答过程中,借助创新思维、运
3、用不同层次与水平的解答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找到很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创新型教学可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1]。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创新教学方式的原则 (一)质疑性原则 所谓质疑性原则,主要就是老师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设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现代教学论中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问题能够激起求知欲,学生不能感觉到问题,就不会去思考,更不会创新。所以,应该加强对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主体性原则 当前的素质教育中
4、要求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主体性原则主要就是围绕学生的发展,开展一系列的创新活动。尽管素质教育的实施,但是传统教育观念在一些老师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积极转变老师在课堂中的地位与角色,还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成为课堂的引导者与组织者[2]。 (三)求异性原则 在实施创新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遵循学生的心理与生理方面的差异,运用多种测评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回答,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另外,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学生的个性问题得到老师的尊重与认可,引导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个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
5、新思维与能力。 三、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的合理举措 (一)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与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善于质疑的学生能够进行积极思考,使创新意识培养的基础。传统教学中,老师缺乏对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借助学生的好奇心,诱导学生能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以此有助于学生质疑能力与精神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例如,老师在讲解“数字与信息”的知识过程中,在讲解身份证件上的数字规律过程中,可以事先让学生找到爸爸妈妈的身份证,观察证件上数字的规律,并且在课堂中提出问题。在课堂中,老师可以提问学生从这些数字中发现什么
6、规律。学生有的会回答,其中7-14位数字是生日。其他的则没有什么发现。因此,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疑问,为学生讲解身份证编码的规律,以此能够让学生懂得数字信息的价值与意义。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问题回答的引导,善于培养一种独立思考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学习思考的方式方法,让学生能够有充分的时间考虑,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提升。老师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能够从别人的问题中找到自己的思维路径,以此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本文研究了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创新教学方式的重要性,
7、提出了创新教学的原则,并且对当前的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提出了合理的意见与策略。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创新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创新教学手段,能够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来说,应该积极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与水平,使学生能够在小学阶段萌生创新思维的种子,为了学生今后的创新能力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文东.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3,(01):52-53. [2
8、]张涛.浅析思维与语言的关系[J].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