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测量技术基础与训练.ppt

机械制造技术—测量技术基础与训练.ppt

ID:50324358

大小:532.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20-03-12

机械制造技术—测量技术基础与训练.ppt_第1页
机械制造技术—测量技术基础与训练.ppt_第2页
机械制造技术—测量技术基础与训练.ppt_第3页
机械制造技术—测量技术基础与训练.ppt_第4页
机械制造技术—测量技术基础与训练.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机械制造技术—测量技术基础与训练.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机械制造技术—测量技术基础与训练轴类零件直径的测量说课人:课题:轴类零件直径的测量教材分析一二教学策略三教学过程四学情分析说课小结五一、教材分析项目一:轴类零件的测量任务二:轴类零件直径的测量地位作用重点难点教材处理教学目标1、地位作用直径的测量长度的测量锥度的测量位置公差的测量偏心距的测量轴类零件的测量项目一轴类零件几何尺寸的测量中,轴径和孔径的测量占很大的比例,本任务是测量的基础,对学生了解并掌握机械测量步骤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教材处理新课程对教学提出了“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

2、于动手”的要求,本人结合项目总课时、教学目标、学生接受能力,剔除了立式光学计的教学,主要介绍外径千分尺的使用,并将该任务安排为2课时进行教学。3、教学目标1.培养合作意识的同时形成竞争意识;2.在测量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及成功的喜悦;1.学会正确、规范地使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轴的外径;2.掌握正确处理测量数据的方法及对零件合格性的评定。1.熟悉轴径的若干测量方法和器具;2.熟悉外径千分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了解其测量范围,掌握其使用方法与测量步骤;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4、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外径千分尺的使用和读数方法。重点难点教学难点:半毫米刻

3、度的读数。二、学情分析学习能力:学生初步具备专业课程的学习能力,但缺乏比较有效的学习方法。知识技能:学生初步具备机械制图和测量技术的基础知识。情感态度:喜爱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厌恶枯燥无味的纯理论授课。机电高职一年级学生三、教学策略理实一体化教师“演中教”学生“练中学”1、教学模式2、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3、学习指导四、教学过程2.视频展示,观察思考1.任务分析,导入新课3.教师讲授,现场演示4.分组测量,处理数据6.任务小结,布置作业5.检测评价,讨论总结教学过程1、任务分析,导入新课(10分钟)新课一开始,给每个组发一个轴

4、零件,启发学生观察思考:轴零件各部分的几何尺寸是如何测量保证的?轴类零件直径的测量,根据各种因素,可选择哪些测量器具?最常用的是哪个?要求学生讨论,以此导入新课,调节好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视频展示,观察思考(5分钟)视频结合教学需要,选择性的展示部分视频。通过展示轴径测量的相关视频,使学生感知外径千分尺测量直径的过程,为下一步观察教师演示打下良好的基础。3、教师讲授,现场演示(15分钟)讲授内容:★外径千分尺的结构、测量范围和精度;★外径千分尺的读数方法;★外径千分尺的使用方法。(演示)学生通过注意听取教师讲授,观察教师演示,

5、更直观地拥有了如何使用外径千分尺测量的印象。4、分组测量,处理数据(35分钟)学生测量练习处理数据教师下组巡视个别指导1.让学生在练习中熟悉千分尺的使用方法,发现同学间半毫米刻度读数的不一致;2.通过教师的巡视,发现并纠正学生错误的测量方法。5、检测评价,讨论总结(20分钟)交流讨论自评组评分析总结(突破难点)6、任务小结,布置作业(5分钟)通过播放视频,回顾外径千分尺测量轴径的使用方法,并续放游标卡尺测量轴类零件长度的视频,为下一个任务作铺垫。小结:视频展示作业:写实习报告五、说课小结该课题,我通过时间上的分布多寡来突出重点,通过学生间的

6、练习、讨论,教师的提炼来化解难点。新课程呼吁广大教师,课堂教学需要革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结合自身多年来职业教学的经验,顺应学生工作的需求,这次课的设计,我渗入了如下教学思想:五、说课小结2、突出学生地位1、削减理论教学3、强调动手操作4、诱发积极动脑5、加强合作意识轻松愉悦、目标明确、简单易行。谢谢!测量数据记载表自评组评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及思维水平等方面的评价。参考评价表格如下。(“是”积1分,“否”积0分)评价角度自评组评1.是否有学

7、好本任务的学习热情及自信心,面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问题能够不回避。2.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任务分析、课堂讨论、数据处理等学习活动。3.是否能够通过大胆置疑、独立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4.是否乐于与他人合作,相互交流各自的想法。5.是否能在讨论分析中理解别人的思路,并在与同伴的交流中获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