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从蔡邕的琴学思想窥探以乐正名.doc

文献综述从蔡邕的琴学思想窥探以乐正名.doc

ID:50315965

大小:29.5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08

文献综述从蔡邕的琴学思想窥探以乐正名.doc_第1页
文献综述从蔡邕的琴学思想窥探以乐正名.doc_第2页
文献综述从蔡邕的琴学思想窥探以乐正名.doc_第3页
文献综述从蔡邕的琴学思想窥探以乐正名.doc_第4页
文献综述从蔡邕的琴学思想窥探以乐正名.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献综述从蔡邕的琴学思想窥探以乐正名.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蔡邕的琴学思想窥探以乐正名文献综述潇湘水云组【摘要】:蔡邕一生与琴结缘,所著《琴操》记录了先秦诸多琴曲,又做琴曲《五弄》(包括《游春》、《渌水》、《幽居》、《坐愁》、《秋思》五首琴曲)。在琴学思想上,主张雅韵复扬与悲音气质。同时,作为一位儒学大家,蔡邕重经史,精研礼乐。他作后汉《十意》、《十志》,特别是其中的《礼意》、《乐意》、《祭祀意》、《东服意》、《朝会意》等,是全面总结了东汉的礼乐制度,是继承和发展了西汉以来礼学家的思想和主张。华友根.东汉经史大家蔡邕礼乐思想述略[J].政治与法律,2007(6):177-182.【关键词】:蔡邕;古琴;以乐正名;一、

2、蔡邕与琴结缘蔡邕,生于顺帝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卒于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终年六十岁。他一生经历了汉顺帝、汉桓帝、汉灵帝和汉献帝四个时期。《后汉书·蔡邕列传》说道”少博学,师事太傅胡广。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袁宏《后汉纪》说“博学有隽才,善属文,解音声,伎艺并术数之事无不精综。”陈绍皇.《蔡邕音乐思想》[J]怀化学院学报25(5)173-175蔡邕在音乐上极有天赋,亦颇有成就。蔡邕年轻时因为善于鼓琴而被当时的朝廷所注意。“桓帝时,中常侍徐璜、左悺等五侯擅恣,闻邕善鼓琴,遂白天子,敕陈留太守督促发遣。”一个人演奏古琴的技艺如此之好,以至于高

3、高在上的朝廷权臣都知晓了,不仅仅知晓,而且发动帝王的力量,用敕令的形式征调,可见其琴技之绝妙必然非同一般。秦勇明.《蔡邕的音乐成就及其对魏晋文人音乐家的影响》艺文琴曲方面,蔡邕所著《琴操》记录了先秦诸多琴曲,其题解留给千年之后人们对于这些琴曲的理解和研究。蔡邕所做琴曲《五弄》(包括《游春》、《渌水》、《幽居》、《坐愁》、《秋思》五首琴曲),这些乐曲,在数十年后被嵇康写入他的《琴赋》,归入俗谣一类,数百年后的隋朝,这些乐曲和嵇康所做的《四弄》又被隋炀帝作为选士的科目之一。蔡邕听琴识人心以及焦尾琴的传说则流传更广。《后汉书·蔡邕列传》记载:“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

4、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日:‘嘻!以乐召我而有杀心,可也?’遂反。将命者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忤然。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行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蔡邕听琴音而知杀心,而弹琴者自己却不知道,可见蔡邕琴道之高深。蔡邕深知琴音,他在吴地流亡的时候,见到有人烧桐木做饭,他听火裂的声音知道这是良木,向做饭的人要了这段木头,请人做成琴,果然音质非常优美,因为琴尾被烧

5、焦了,所以被称为“焦尾琴”。陈绍皇.蔡邕音乐思想[J].怀化学院学报,2006(S1):173-175二、蔡邕琴学思想1、雅韵复扬蔡邕秉承了儒家核心思想——“和”的理念“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深切地体会到雅乐在社会功用方面所表现出的重要作用,所以他提倡雅乐,并制作雅器(乐器),希望能够影响朝廷和社会重视雅音,希望能够实现“繁弦既抑,雅韵复扬”的理想,将雅乐的社会功用发挥到极致。这在他的《礼乐志》(即《乐意》)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蔡邕将汉乐分为四品,任何一种礼仪活动中均需“乐”——“雅颂之声”的伴奏,可见“礼”与“乐”是互相影响、密不可分的。“乐”是一种巩

6、固封建统治的工具,对礼有辅助的作用,为统治阶级专享的雅乐规仪,是儒家音乐思想对礼乐制度的规范。所以,奏乐必须讲究礼,尤其在尊长面前,更须依礼而行。蔡邕的《琴操》以“操”做名,亦是为行儒家礼仪教化之功,《琴操》主要是对当时的琴曲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书中一共收录了歌诗五曲、十二操、九引及河间杂歌二十一章。其主要内容是对收录的这四十七首琴曲的原作者进行了介绍,对琴曲的写作背景和内容进行了叙述,同时还加入了与其作品相关的民间故事,并且还对琴的形制和作用进行了阐述,然这些作品仅有两三首是以西汉为题材而创作的乐曲,大多数则是引用了先秦时期反映儒家主导思想的典故为题材,其主

7、题思想是宣扬“德治”由此可以看出,表现出蔡邕儒家德治、以礼乐移风易俗,行教化之功的核心思想。《琴操》中占了绝大部分的是宣扬儒家核心思想和歌颂伦理道德的作品,但还有另外一些如谶纬灾异学说、阴阳五行学说和道家思想等其他价值观的成分在其中也有体现。其实,这种情况并非偶然,这是与蔡邕本人的心路历程和思想状况相一致的,书中很明显的反映了蔡邕以儒为主、儒道杂糅的音乐思想,最能体现汉儒治学的核心理念。陈四海;石林.《论蔡邕的音乐思想》[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32(1)64-792、悲音气质蔡邕是汉末乱世大儒士,懂琴能琴,以琴“通理治性”,以琴移情,移风易俗,行教化作用

8、。蔡邕重视哀乐之感人深,所以蔡邕的作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