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304945
大小:4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07
《【学员】研修学习案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研修学习案例“国培计划(2013)-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一、研修案例题目:<引导学生认识分数>1.出示口算题23×3= 200×2=400×5= 56÷7= 60+17=44+46= 2×22= 130×3= 44÷4= 82÷2=同学们算得很快,老师看到有些同学算得很快,有些意犹未尽,再补充几个好不好?100÷2、10÷2、1÷2不够除了,怎么办啊?用我们现有的知识不能解决这个数学问题了。事实上,数学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我们就经常会遇到这样不够分的问题。2.出示挂图,小红和军军去郊游了,看一看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教学环节二:体验分数的产生过程1.谁愿意帮他们分
2、一分?要分得一样多啊。仔细观察,每人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种分法叫?(平均分)(板书:平均分)2.还有蛋糕呢?谁来把这个蛋糕平均分给丁丁和当当?这位同学是怎样分的?(平均分)他们每人分到几个?(半个)看来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都是这个蛋糕的?(一半)。3.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半个”来表达这样的数,那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数来表示吗?用我们以前的知识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了,所以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数——分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分数。(板书:认识分数)4.我们一起来喊喊我们数家族的新朋友。指名读读分数。这一块就是这个蛋糕的1/2,那另一块呢?(也是这个蛋糕的1/2)看来,只要
3、把一个蛋糕平均地分成两份,每一份都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教学环节三:表示出长方形纸的1/2。1.出示:一张长方形,它的二分之一应该怎样表示呢?先折一折,把它的1/2涂上颜色。学生尝试涂出长方形的1/22.师生交流:你是怎么得到长方形的二分之一的?谁愿意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展示不同的折法,同样的长方形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那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长方形的二分之一呢?3.指导学生表述完整。(因为它们平均分)涂色的部分正好是其中的(一份)。所以涂色部分都是这个长方形的(二分之一)。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是平均分成二份,每一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一半)用分数来表示(二分之一)教
4、学环节四:判断1/21.出示题目,下面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是这个图形的1/2 ,在( )里打“√”( ) ( ) ( ) ( )2.小结:不管是把一个蛋糕,或者是同学们做的一个长方形,或者是这里的一个六边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二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教学环节五:大胆猜想,创造分数教师总结:好,我们认识了二分之一,同学们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生说师板书。学生动手实践:拿一张纸折一折,并用斜线表示它的几分之一。3.师生交流:图形的形状不一样,那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4.归纳总结:形状虽然各不相同,但是都平均分成了几份分母就是几。取其中的几份分子就是几,这份就
5、是它的几分之几。教学环节六:分数的书写及课堂练习认识了这么多分数你会写吗?指导书空二分之一。先写短横,注意不要写的太长。在短横下面中间写上2,短横上面的中间写上1。这就是二分之一。1、下面我们就来写写分数,完成99页想想做做第一题!( ) ( ) ( ) ( ) ( ) ( ) ( ) ( )写了这么多分数你想了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自学书本98页。指名回答:中间的短横叫什么?(分数线)分数线表示平均分。下面呢?(分母)分母表示什么?上面是什么?分子表示什么?结合所写的几个分数说说分子和分母各是什么呢?出示:这是一个长方形,全部涂上颜色用1来表示。出示三分之一,现在的涂色
6、部分可以用几来表示?把它平均分成五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六分之一。今天所学的分数和以前学习的1之间有联系吗?你们觉得还能把这张纸条继续往下分平均分吗?如果再往下分,可能出现几分之一?(八分之一、九分之一、十分之一)随着平均分成的份数越来越多的时候,表示每一份的分数会越来越(小)教学环节七:生活中的分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我们要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来看事物,这样我们学的数学才是有用的数学。下面的画面你会更熟悉。[出示黑板报]《科学天地》、《诗书乐园》大约各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把这个问题在小组里交流交流。(《科学天地》占黑板报版面的1/2。)(《诗书乐园》占黑板报版面的1/4
7、。)版面不是分成了三份吗?(把《科学天地》再分,黑板版面就平均分成了四份)教学环节八:全课总结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分数。(补充完整1÷2=1/2)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我们要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来看事物,这样我们学的数学才是有用的数学。二、研修总结主题<教师应该如何提高业务能力>一、教师要进行知识的更新“知识也有保质期。”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羁伴。因为过多的实践经验有时会阻碍教师对新知识的接受,也能一时地掩盖教师新知识的不足,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教师知识的缺乏。缺乏知识的教师,仅靠点旧有的教学经验,自然会导致各种能力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