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260194
大小:34.02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07
《地域建筑创作的现代化之路6.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地域建筑创作的现代化之路6在我读书的时候(1995-2000年),应该是建筑设计的民族与世界之争最激烈的一段时间,国外大量的设计理念、作品通过网络、报刊、图书等方式传入中国,对中国的建筑界形成了很大的冲击。记得当时提出中国特色的问题,形成了两方面的看待态度,但是无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还是“世界的就是民族的”似乎都缺乏说服自己的论据。我觉得我们过去对于民族建筑的理解从某种意义上看有些偏颇,地域建筑这个提法应该说更加的贴切一些。个人认为建筑形态中长期存留下来的元素应该不是完全由使用者的民族属性决定的,比如山西的汉族与云南的汉族,元宋时期的白族与清末明初的白族,其建筑从空间模式、外部形态到
2、材料选择都是不相同的,所以我认为地域环境、时代背景才是建筑创作的决定性因素。我从学校毕业以后就在设计院工作,从事更多的是实际工程设计,而不是学术问题的研究。个人认为建筑设计师不是艺术家,更多的应该是专业的技术工作者,是运用拥有的专业知识对业主的需求进行技术上解决的人;建筑设计创作的实质应该是在恰当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做出正确的选择。“适用、经济、美观”相当反映这一问题,无论三者如何排序,但是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典型的地域性和时间性的,人们对建筑功能的要求必然是随着时代前进而演变,不同气候、生活习惯都有着不同使用要求;不同的时期,不同地域人们的经济水平和审美水平肯定是不同的,是随着时间
3、推移不断变化的。因此我认为在建筑设计中能做到“恰当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就是现代的地域建筑。比如我们今天的品茶地——红龙井,从建筑师的角度来讲,是一个很好的作品,但是我唯一提出的疑问,就是从单纯设计手法、建筑形态来看这是一个好的作品,但是它不一定是这个环境中的正确的选择,因为红龙井所需要的人们的生活形态是有钱、有时间的停留在这个空间中享受这份阳光、风的气息,最终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但是我们现在所面对的社会是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大多数人到大理都是到此一游性质的,跟着导游的小旗走,基本很少有人可以坐下来。当这个城市的过客越来越多的时候,愿意停留下来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而如果来到这里的人都是
4、过客的话,这个项目所塑造的精神需求就没有了。因此这个项目在产品配置上是失误的,它没有提供足够符合建筑所倡导的停留这一生活特征的空间形态,或者说这个项目在5年10年以后,在大家都有了足够的钱和时间,生活形态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应该才算是一个恰当的时间中的好的选择。因此红龙井项目应该属于选择了合适的地点,但是没有在一个恰当的时间的作品。现在很多建筑师都在说自己在创作什么,创造什么,我觉得并不是这样的。我们现在从技术手段、设计手法、构造形态到材料都是很多种已经存在的现实,是发现和选择不是创造。在尊重合适的地点和恰当的时间这两个前提下,我们所做的只是选择,正确的选择。这样的一来,我觉得也许无法达到
5、“得意忘形”的程度,但是肯定可以达到“情理之中”的效果。如果你的选择范围大于大多数人的话,对别人而言就是“意料之外”。现在的设计师,应该处于一种储备的状态,具有一种储备经验、经历、生活的态度,其中包括我们看到的、感受到的,这些对于自己是一种积累和沉淀。同时应该不断的学习,这里所说的“学习”并不仅仅局限于书本,而是向很多人学习,哪怕是一个工匠也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智慧的。徐锋: 对不起插一句:建筑师应该充分的运用传统工匠的智慧,无论现代的技术如何的发展,传统的工匠的方法是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现在经常提到的生态、节能,很多项目是花很大的代价,来达到所谓的节能,背离初衷,反而达不到预
6、期的效果,而有些地区的一些传统低技术的方法,却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比如云南很多落后地区,建筑的通风、采光、防潮、以及太阳能的利用等可以说非常的智慧。传统工匠的智慧也可以算作一种历史的积累,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现在的建筑师不注重积累,每一个新项目都似乎是只有从头开始,才可以称之为自己的作品,很多过去的好的传统智慧和手法,都渐渐被遗忘了,包括许多历史文化项目保护工程,很多都是建筑师提出一种原则概念,由当地的工匠把这个想法进行完善。李克非: 这些工匠也能让建筑师有更多选择的依据,或者在建筑师做出选择的时候,他们为建筑师提供技术支持。技术的积累,包括最新的技术,最先进的
7、技术,同时也包括原生态的工匠的技术,比如说水立方的结构施工方案的最后解决实际上也是受到古老的搭火柴的技巧游戏的启发,因此这也应该是我们的一种技术积累。技术并不是越新越好,但是我们掌握的技术,无论是新的,还是原有的,对于建筑师来说应该是越多越好,因为只有这样选择就越多。另外还有材料,也是掌握的越多,了解得越多对选择时的支持就越大。我认为这种积累和在此基础上的选择应该算是一种建筑创作的方法,设计实际上就是一个选择和组合的过程。因此我认为具有恰当时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