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250999
大小:4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07
《《雨的四季》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雨的四季》教学设计内容目标 :1、诵读课文,了解作者笔下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感受文章画面美。知识目标:用心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懂得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能力目标:1、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培养学生联想与想象的能力。2、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能力,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支架法、问题支架法)1、播放四季之雨的配乐图片。学生看图片、听雨声,并说说感受到了什么。2、雨是我们熟悉的一种自然现象,雨在古代诗人的笔下是有灵性的,你能说出哪些写雨的诗句?(学生展示积累的诗句)3、雨在古代诗人笔下,已经被
2、写得如此之美,在当代诗人眼里,它会是怎样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当代诗人刘湛秋饱含真情地写下的著名散文《雨的四季》,走进雨的世界去领略一下南国四季的雨,去感受不同季节雨的性格特征。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朗读支架法,讨论支架法)1、听师配乐感情朗读课文。(播放优美音乐)(要求学生在听时注意文章语气、节奏;注意四季雨不同的特点,感受作者对雨的思想情感。)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全文采用总分总的写作结构,文章条理清晰。以作者的情感为线索,先总写对雨的感受,再具体描绘不同季节雨的特点,
3、最后抒发对雨的爱恋之情。)3、找学生读课文2-5段。(在学生读中反复提示感情的处理。)三、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支架法)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请分别概括。春雨:美丽、娇媚夏雨:热烈而又粗犷秋雨:端庄而又沉思冬雨:自然、平静四、品读鉴赏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品读,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可以从修辞、感官、情感等角度来谈)如:1、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2、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3、小草像
4、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4、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力,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2、四季雨景图你最喜欢哪一幅呢?选取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片段大声朗读,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体味到的雨。五、拓展深化(对比支架法、问题支架法)1、大屏出示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与梁遇春的《春雨》,比较一下与刘湛秋先生《雨的四季》在艺术手法,感情的表达上的异同。2、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感受也会不同,雨使你想到了什么?(用心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懂得生命的
5、意义与价值。)六、作业1、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景物,展开联想与想象,运用多种修辞,做一段精彩的描写。2、积累、背诵本文自己喜欢的描写语段。板书设计:雨的四季春雨 美丽而娇媚夏雨 热烈而粗犷 对雨的爱恋秋雨 端庄而沉思 对生命的追求冬雨 自然而平静6.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最能表达这种情感的句子是什么?三、读(配乐欣赏,初步感知)四、整体感知,鉴赏文章一)、朗读课文配乐,教师范读2—5段,要求同学在听的同时注意文章语气、节奏;并注意四季雨不同的特点,感受作
6、者对雨的思想情感。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体现四季雨不同性格的词语。二)、分小组讨论,分析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作者对雨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情感?参考答案(不必强求一致):春雨:美丽、娇媚夏雨:热烈而又粗犷秋雨:端庄而又沉思冬雨:自然、平静现在,请大家继续以小组为单位,从文中找出一幅幅画面,交流、讨论,发散思维,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你所体味到的四季的雨。(此处可引导学生重点讨论春雨,但也可根据现场情况灵活操作,不给定答案。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几个基本要素是课文原句、修辞方法、画面描述、艺术技巧等。学生可读、可写、可朗诵自
7、己心目中的雨景,不拘一格。)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片段大声朗读,并简洁叙述为什么喜欢这个片段) 3、找学生读课文。(可为学生配乐。在学生读中反复提示感情的处理。师出示相应的语句,提示学生注意生字<找学生边读边注音>。) ①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 ②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 ③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 ④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⑤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
8、那样咄咄逼人。 ⑥而近处池畦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7. 作者用他自然美妙的笔调,为我们描述了四季雨的不同画面,请选择你喜欢的一幅,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五、合作探究8.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请分别概括。9.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品读,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可以从修辞、感官、情感等角度来谈)1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