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理论概念.pdf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理论概念.pdf

ID:50217742

大小:179.91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3-09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理论概念.pdf_第1页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理论概念.pdf_第2页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理论概念.pdf_第3页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理论概念.pdf_第4页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理论概念.pdf_第5页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理论概念.pdf_第6页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理论概念.pdf_第7页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理论概念.pdf_第8页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理论概念.pdf_第9页
资源描述: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理论概念.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理论概念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80%名词解释)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的生物因素与药物效应三者之前相互关系的科学。ADME4个概念:Absorption(吸收):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Distribution(分布):药物从体循环向各组织、器官或体液转运的过程。Metabolism(代谢/biotransformation):药物在吸收过程或进入体循环后,受肠道菌丛或体内酶系统的作用,结构发生转变的过程。Excretion(排泄):药物及其代谢物排出体外的过程。Transport(转运):

2、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的过程。Disposition(处置):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Elimination(消除):药物的代谢与排泄的过程。剂型因素:不仅包括药剂学中的各种剂型,也包括药物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制剂的处方组成,以及制备工艺和剂型及给药方法。生物因素:主要包括种族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生理和病理条件的差异以及遗传因素。药物效应:是指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对药物作用的反应,由于药物的两重性特征,药物效应既指治疗作用也指不良反应「副作用和毒性」。药物作用:药物对机体的原发作用。Picture1第二章口服药物的吸收(问答:药物的膜转运机制)药物→胃肠道上皮细胞→体循环

3、→各组织器官膜转运:物质通过生物膜(或细胞膜)的现象。细胞膜:主要是由膜脂、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生物膜的性质:1、膜的流动性「构成膜的脂质分子层是液态的」;2、膜结构的不对称性「膜的蛋白质、脂类及糖类物质分布不对称」;3、膜结构的半透性「膜结构具有半透性,某些药物能顺利通过,另一些药物则不能通过」。膜的转运途径:1、细胞通道转运「药物借助其脂溶性或膜内蛋白的载体作用,上皮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其中镶嵌多种药物转运蛋白」;2、细胞旁路通道转运「是指一些小分子物质经过细胞间连接处的微孔静茹体循环的过程」药物转运机制:1、被动转运:存在于膜两侧的药物服从浓度梯度,即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

4、度一侧扩散的过程,分为「单纯扩散」和「膜孔转运」;特点:1、药物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的顺浓度梯度转运;2、不需要载体,膜对药物I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理论概念无特殊选择性;3、不消耗能量;4、不存在转运饱和现象和同类物质竞争抑制现象。2、载体媒介转运:借助生物膜上的载体蛋白作用,使药物透过生物膜而被吸收的过程,分为「促进扩散」和「主动转运」促进扩散:又称易化扩散,是指某些物质在细胞膜载体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的过程。特点:1、比单纯扩散的速度快、效率高;2、存在最大转运速率,需要载体参与;3、有结构特异性;4、结构类似物往往会产生竞争作用。主动转运: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

5、药物从膜的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的转运的过程。特点:1、逆浓度梯度转运;2、需要消耗能量;3、需要载体参与;4、转运的速率与转运量与载体的量及活性有关;5、结构类似物能产生竞争性抑制作用;6、受代谢抑制剂的影响;7、有结构特异性和部位特异性。3、膜动转运:通过细胞膜的主动变形将药物摄入细胞内(胞饮和吞噬)或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胞吐)的转运过程。胞饮:转运的药物为溶解物或液体。吞噬:转运的药物为大分子或颗粒状物。胞吐:典型例子:胰腺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转运的是大分子物质,细胞内不能消化的物质以及合成的分泌蛋白。P-糖蛋白:P-gp是一种由基因编码的跨膜蛋白,具有细胞膜外排转运器的功能。胃肠

6、道:是口服药物的毕竟通道,由胃、小肠、大肠三部分组成。胃:胃液:含有以胃蛋白酶(仅在酸性条件下作用/不能和达喜「碱性铝」吗丁啉「促进胃排空」合用)为主的酶类和0.4-0.5%的盐酸,具有稀释、消化食物的作用。胃黏膜:有许多褶襞,但缺乏绒毛,吸收面积有限,除一些弱酸性药物有较好吸收,大多数药物吸收较差。小肠:小肠黏膜:分布有许多环状褶襞,并拥有大量指状突起的绒毛(增加吸收面积)。大肠:蛋白水解酶相对胃和小肠少得多。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生理因素:1、消化系统因素:a、胃肠液的成分与性质(pH1-7.6不等)「胃肠道黏膜表面覆盖的一层黏性多糖-蛋白复合物(glycocalyx)具有保护黏膜的作

7、用,有利于药物的吸附吸收,但某些药物可与其结合而使药物不能或不II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理论概念完全吸收,其表面有不流动水层,是高脂溶性药物透膜吸收的屏障;水分的吸收对药物跨膜转运有促进作用,溶媒牵引效应」b、胃排空和胃空速率「糖类>蛋白质>脂肪,混合食物胃排空需要4-6h」c、肠内运行「小肠的固有运动有节律性分节运动、蠕动运动和黏膜与绒毛的运动三种;受生理、病理因素影响」d、食物的影响「延缓或减少药物的吸收,可能促进药物的吸收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