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167936
大小:80.01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06
《八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适合泰安.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泰山博文中学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3月学情检测(初三四制、初二三制)(语文)(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命题人:景英)第Ⅰ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选择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畸(qí)形诘(jí)责文绉绉(zhōu) 眼翳(yì)B.和蔼(ǎi)犀利(xī) 瞥见(piě)颔(hān)首C.直戳(chuō)解剖(pāo) 教诲(huǐ)摹(mó)画D.尴尬(gà)粲(càn)然庶(shù)祖母脊(jǐ)背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听说眼翳可
2、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B然而好意难确,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C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措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D.如果我能宽怒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3.下列语句空缺处填写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① 我母亲待人最_____,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②我母亲才走后门出去,___一位邻舍本家到我家来,每一家债户开发一点钱。③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_______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_____
3、_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A.慈详 请涂改 脱漏 B.仁义央 涂改 遗漏C.仁慈求添改 遗漏 D.仁慈央 添改 脱漏 4.下列句中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一个人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学习的不求甚解和勤奋与否。B石原先生如此不顾事实而信口雌黄,实在令人吃惊。C..电影剪辑大师傅正义老人碌碌终生,荣获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D小明学习成绩很好,而且好为人师,所以总是受到同学们的赞扬。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根据教育部的统一部署,全国中小学生学雷锋“六个一”活
4、动3月5日全面启动。B.随着全国“两会”的召开,让汽车问题再度成为了“两会”中讨论的热点问题。8C.礼堂里近三百多位观众,全神贯注地倾听着教授慷慨激昂的演讲。D.江苏团36名人大代表提出制定“否认南京大屠杀罪”。6.下列标点运用错误的是()A.我听了羞愧得面红耳热,觉得大失了“先生”的身分。B.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C.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D.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7.
5、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我要去文化宫学画画”中的主干是“我去文化宫”。B、“文学”、“老师”、“理由”、“可爱”四个词语词性相同。C、“训练唱歌”、“缺乏激情”、“漂亮女孩”、“改革开放”都是动宾短语。D、“它抬头看见那灿烂的阳光”中“灿烂的”做定语。8、下面诗句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B.怀旧空吟闻迪赋,到乡翻似烂柯人。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尘雨打萍。D东风不与周朗便,铜雀春深锁二乔。9.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 A.《
6、送东阳马生序》——《宋学士文集》——宋濂(明末文学家) B.《马说》——《韩愈文选》——韩愈(唐代文学家) C.《与朱元思书》——《艺文类聚》——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D.《我的母亲》——《胡适自传》——胡适(现代文学家、学者。)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①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②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
7、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10、本段中①②两处应该填入恰当的词语是()A.自然当然B.当然自然C.必然当然D.当然必然11、文中加点的“他们”分别指()A.都指日本的所谓“爱国青年”。B.都指麻木的中国人。C.前者指日本
8、的所谓“爱国青年”,后者指麻木的中国人。D.前者指麻木的中国人,后者指日本的所谓“爱国青年”。12、对“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8A.不再学医,他们欢呼太刺耳B.意见变化是指弃医从文,想救治人的精神,唤醒民众的思想觉悟。C.意见变化是指放弃医学改学生物学。D.不再学习医学,因为日本“爱国青年”看不起中国人。13、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表达了作者在遭受委屈后的愤恨、辛酸。B.写出当时国民的悲惨境遇。C.作者明白了当时中国人为什么是低能儿。D.选文浸透着作者救国救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