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152757
大小:4.23 MB
页数:50页
时间:2020-03-09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教学课件 作者 于慧 冯邦军 主编第三章 几何公差及其检测.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几何公差及其检测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几何公差的代号及其标注方法第三节形状公差和形状误差第四节方向、位置、跳动公差和方向、位置、跳动误差第五节公差原则第六节几何公差的应用第七节几何公差的检测及其误差分析第一节概述一、几何公差的研究对象几何公差的研究对象是零件的几何要素(简称为“要素”),就是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Return二、零件的几何要素分类:1.按存在的状态分(1)实际要素即零件上实际存在的要素。在评定几何误差时,通常都以测得要素来代替实际要素。(2)理想要素即具有几何学意义的要素,即几何的点、线、
2、面。它没有任何误差。机械零件图样上表示的要素均为理想要素。2.按结构特征分(1)中心要素即对称轮廓要素的中心点、中心线、中心面或回转表面的轴线。(2)轮廓要素即构成零件外形的点、线、面等各要素,如球面、圆锥面、圆柱面和圆锥面、圆柱面的素线以及圆锥定点。3.按所处地位分(1)基准要素即图样上规定用来确定理想被测要素的方向或(和)位置的要素。基准要素应具有理想状态,理想的基准要素简称基准。(2)被测要素即图样上给出了形状或(和)方向、位置、跳动公差要求的要素,是检测的对象。4.按功能关系分(1)单一要素即按本身功能要
3、求而给出形状公差要求的要素。(2)关联要素即对基准要素有功能关系要求而给出方向、位置、跳动公差要求的要素。第二节几何公差的代号及其标注方法一、几何公差的特征项目及符号国家标准(GB/T1182—2008)规定的几何公差的特征项目分为形状公差、位置公差、方向公差、跳动公差四大类,共计19个,它们的名称和符号见表3-1。二、几何公差在图样上的表示方法几何公差框格由二至五格组成。框格中的内容从左到右顺序填写:公差特征符号;几何公差值(以mm为单位)和有关符号;基准字母及有关符号。代表基准的字母用大写英文字母(为不引起误
4、解,其中E、I、J、M、Q、O、P、L、R、F不用)表示。若几何公差值的数字前加注有φ或Sφ,则表示其公差带为圆形、圆柱形或球形。1—指引箭头2—项目符号3—几何公差及有关符号图3-4公差框格及基准代号1.被测要素的标注设计要求给出几何公差的要素,用带指示箭头的指引线与公差框格相连。指引线一般与框格一端的中部相连。也可以与框格任意位置水平或垂直相连。当被测要素为轮廓要素(轮廓线或轮廓面)时,指示箭头应直接指向被测要素或其延长线上,并与尺寸线明显错开,如图3-6所示。当被测要素为中心要素(中心点、中心线、中心平面等
5、)时,指示箭头应与被测要素相应的轮廓要素的尺寸线对齐,如图3-7所示。指示箭头可代替一个尺寸线的箭头。图3-6图3-7对被测要素任意局部范围内的公差要求,应将该局部范围的尺寸标注在几何公差值后面,并用斜线隔开,如图3-8。当被测要素为视图上的整个轮廓线(面)时,应在指示箭头的指引线的转折处加注全周符号。如图3-9。图3-8abc图3-92.基准要素的标注对关联被测要素的方向、位置、跳动公差要求必须注明基准。基准代号如图3-4所示,方框内的字母应与公差框格中的基准字母对应,且不论基准代号在图样中的方向如何,方框内的
6、字母均应水平书写。当以轮廓要素作为基准时,基准符号应靠近基准要素的轮廓线或其延长线,且与轮廓的尺寸线明显错开,也可放置在轮廓面引出线的水平线上,如图3-10a所示;当以中心要素为基准时,基准连线应与相应的轮廓要素的尺寸线对齐,如图3-10b所示。当单个要素作基准时,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以两个要素建立公共基准时,用中间加连字符的两个大写字母表示。图3-10ab第三节形状公差和形状误差Return一、形状公差与公差带形状公差是指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形状公差带是限制单一实际被测要素变动的区域,零件实际要
7、素在该区域内为合格。国家标准中规定了六形状公差项目,分别是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线轮廓度和面轮廓度1.直线度—限制被测实际直线形状误差的一项指标。被限制的直线有平面内的直线、回转体的素线、平面与平面的交线和轴线等。2.平面度—限制实际平面形状误差的一项指标。3.圆度—限制回转体(圆柱体、圆锥体等)的正截面或过球心的任意截面的轮廓圆形状误差的一项指标。4.圆柱度—综合限制圆柱体正截面和纵截面的圆柱形状误差的一项指标。形状公差涉及的要素是线和面,不涉及基准,它们的理想被测要素的形状不涉及尺寸,也就是说,形状公
8、差带只有形状和大小的要求,没有方位的要求。二、形状误差形状误差是被测实际要素的形状对其理想要素的变动量。当被测实际要素与理想要素进行比较时,由于理想要素所处的位置不同,得到的最大变动量也会不同。为了正确和统一地评定形状误差,就必须明确理想要素的位置,即规定形状误差的评定准则。1.形状误差的评定准则—最小条件(图a)2.形状误差的评定方法—最小区域法(图b)第四节方向、位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