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建筑之安徽建筑.ppt

我国传统建筑之安徽建筑.ppt

ID:50064445

大小:2.97 MB

页数:18页

时间:2020-03-03

我国传统建筑之安徽建筑.ppt_第1页
我国传统建筑之安徽建筑.ppt_第2页
我国传统建筑之安徽建筑.ppt_第3页
我国传统建筑之安徽建筑.ppt_第4页
我国传统建筑之安徽建筑.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传统建筑之安徽建筑.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传统建筑之安徽建筑安徽建筑风格南北有较大差异,其中以皖南徽派建筑最为著名。徽派建筑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徽派建筑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徽派建筑充分体现了崇尚自然与和谐的人居精神、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相辅相成的

2、文化理念。其中黟县的西递、宏村是徽派建筑特色的集大成者。徽北部也属于北方区域,建筑风格和户型设计上和南方截然不同多以四合院形式为主,现存民居多建于清末民初。民居采用合院的形式,可以适应皖北地区夏热冬冷、干燥少雨的气候需要,并且适应皖北平原的地形地貌。合院式住宅在淮北分布较为常见,主要形式为三合院和四合院。但随着现代化发展,有些古城宅院已遭到破坏,甚至消失不见。成片的传统民居已不存在,现存的传统民居,在淮北呈零星状分布。皖东南民居外观简朴,造型端庄大方,色彩沉稳,梁架工整,色彩朴素,雕刻精致,室内装饰,细致考究,建造技艺精湛,粉墙黛瓦

3、,融入了徽派建筑风格。目前皖东南民居以宁国胡乐镇民居为代表,集中分布在胡乐和霞乡两村之间。1.徽州民居徽州民居平面紧凑,基本布局形式多作内向矩形,堂、厢房、门屋、廊等基本单元围绕长方形天井形成封闭式内院。以天井为连接点,以厅堂为主轴线,点线围合成多样组合的形式,这种形式具有向心性、整体性、封闭性和秩序性等特点,是皖南地区较为常见的组合形式之一。2.土墙屋土墙屋不同于传统徽州砖木结构的民居,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在徽州地区形成另外一种特色。使用红土作为材料,土墙屋的承重结构为土墙,建筑平面形制与传统的民居也有所不同,多为三开间格局。是皖南

4、山区的特色民居类型之一。3.树皮屋树皮屋是徽州地区少见的建筑类型,其建筑构造与传统徽州民居的砖木结构相同,唯独维护外墙结构采用树皮板或木板,形成徽州地区民居的又一特色。皖南民居树皮屋在皖南地区少有分布,多在贫困地区存在,目前集中分布在休宁县石屋坑村等地。4.石屋石屋是徽州地区少见的建筑类型,其建筑构造与传统徽州民居的砖木结构相同,唯独维护外墙结构采用片石。形成徽州地区民居的又一特色。目前在山地多石地区集中分布,代表地区是休宁县石屋坑村等地。5.吊脚楼宣城泾县章渡村吊脚楼的房屋一面临江,用木柱悬空支架在江上,河水从其下潺潺流过,极富江

5、南水乡情调。又称“千条腿”、“吊灯阁”、“吊栋阁”。吊脚楼大多数沿江而建。6.皖东南民居皖东南民居外观简朴,造型端庄大方,色彩沉稳,梁架工整,色彩朴素,雕刻精致,室内装饰,细致考究,建造技艺精湛,粉墙黛瓦,融入了徽派建筑风格。目前皖东南民居以宁国胡乐镇民居为代表,集中分布在胡乐和霞乡两村之间。7皖西南大屋皖西南大屋是江淮民居的重要代表,在建筑特色上吸取了徽派建筑手法,又有很大独创。皖西南地区的安庆是古皖国的所在地,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皖西南古民居正是皖江文化的重要载体。皖西南院落式民居数量众多,特色鲜明。8皖西北圩寨圩寨,是皖西

6、北乃至整个黄淮平原最具特色的传统民居形式之一,融合了北方合院式民居、南方天井式民居、山地堡寨及水网地区圩子民居的特点,是由水利系统、防御系统和居住系统共同组成的集生活、军事、防洪、生产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聚落,有着鲜明的时代及地域特色。目前以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及六安市霍邱县境内保存相对集中、完整。9.江淮天井式民居江淮天井式民居是皖中地区分布最为广泛的传统民居样式之一。其建筑形式具有江淮地区典型的建筑特点,布局严谨,设计精巧,既满足了部分深宅内的采光、通风和排水等功能,又与天通与地连,具有江淮民居建筑发展的地方特色。主要分布在今肥东

7、县、肥西县、巢湖市北部一带。10.合肥院落式民居合肥院落式民居融合了北方院落的布局模式和皖南徽派建筑的部分元素,形制古朴,空间形式和空间组织模式充分反映了家庭结构、家族关系和家族生活,是江淮民居的代表建筑类型之一。江淮院落式民居主要分布在乡村和江淮地区北部。11.桐城氏家大宅桐城氏家大宅是以桐城派文化为基础,受到皖南、皖北及江西等地民居在营造方式和风格特点的相互影响下,形成马头墙与硬山并存、穿斗式与抬梁式共有的独特建筑风格;结构上使用墙体空斗砌法、大木承重、竹编内墙分隔等营造方式,兼具有防潮、防热等特性;营造理念上重视纲常伦理、强化

8、堂屋祭祀功能;建筑群具有典型的文人士大夫宅邸特色。现存桐城大屋主要分布在桐城“三街一巷”历史街区和孔城镇。12.船屋的船民历代都生活在船上,以船为家,以船为宅,主要依靠捕鱼采贝及水路运输为谋生手段。生产生活、饮食起居几乎都在船上,船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