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技术.doc

保护性耕作技术.doc

ID:49989870

大小:35.54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03

保护性耕作技术.doc_第1页
保护性耕作技术.doc_第2页
保护性耕作技术.doc_第3页
保护性耕作技术.doc_第4页
保护性耕作技术.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保护性耕作技术.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保护性耕作技术一.保护性耕作的概念和意义1、保护性耕作的概念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用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尽量减少耕作,实行少免耕施肥播种、病虫害防控和深松等为主要内容的保护性耕作措施,是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高抗旱能力、减少风蚀水蚀、节本增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懒汉式种田法)。2、保护性耕作的意义由于传统农业的过度耕作,加剧了干旱地区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如何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土壤蓄水能力,提高水的利用率,是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降低风蚀造成的土质流失,可以多蓄天上水、保住地中墒和提高土

2、壤水的利用率,又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是发展干旱地区农业最经济、最有效、最现实的办法,同时,也可有效降低沙尘暴的发生,可以有效减少地表裸露,减轻风蚀强度,降低空气中浮尘含量,降低沙尘天气发生的强度和频率;减少耕地表土流失量,减少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养分的流失,可持续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改善大气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性耕作的好处 (1)减轻农田水土侵蚀。通过农田免耕和秸秆覆盖有效控制了农田水土流失,并起到抑制农田扬尘作用。(2)提高农田蓄水保墒能力。免耕覆盖改善了土壤孔隙分布,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增加土壤蓄水量。

3、(3)提升农田耕层土壤肥力。秸秆还田及减少动土次数能够提高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4)省工、省时、节本增效。通过减少土壤耕作次数和复式作业,减少机械动力和燃油消耗成本,降低农民劳动强度。减少作业工序,亩均降低作业成本15-30元,与传统耕作相比增产5%以上。宁城县自2002年开始进行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十几年来,主要开展了以留茬免耕、秸秆还田、秸秆编织覆盖免耕播种为主要模式的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工作,实施面积逐年扩大,示范效果显著。到2015年推广面积已达到50万亩。利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比传统耕作省2-3道工序,减少费用20-40元/亩。实施保护

4、性耕作项目区作物较传统耕作田亩均增产6-10%,亩均增收20-50元,由于减少了3-4道作业工序,亩均节约作业成本20-40元,亩增收节支在40元以上。二、保护性耕作的主要技术内容 保护性耕作主要包括四项技术内容:5/5一是改革铧式犁翻耕土壤的传统耕作方式,实行免耕或少耕。免耕就是除播种之外不进行任何耕作。少耕包括深松与表土耕作,深松即疏松深层土壤,基本上不破坏土壤结构和地面植被,可提高天然降雨入渗率,增加土壤含水量;二是将30%以上的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在培肥地力的同时,用秸秆盖土,根茬固土,保护土壤,减少风蚀、水蚀和水分无效蒸发,提高天然降雨

5、利用率;三是采用免耕播种,在有残茬覆盖的地表实现开沟、播种、施肥、施药、覆土镇压复式作业,简化工序,减少机械进地次数,降低成本;四是改翻耕控制杂草为喷洒除草剂或机械表土作业控制杂草。(一)秸秆覆盖技术  1、秸秆粉碎还田覆盖  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覆盖。适合玉米产量较高的地区,如秸秆量过大或地表不平时,粉碎还田后可以用圆盘耙进行表土作业;春季地温太低时,可采用浅松作业。还田方式可采用联合收割机自带粉碎装置和秸秆粉碎机作业两种。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机具作业要求以达到免耕播种作业要求为准。  2、整秆还田覆盖  玉米整秆还田覆盖。适合冬季风大的地区,人工收获玉米

6、后对秸秆不做处理,秸秆直立在地里,以免秸秆被风吹走;播种时将秸秆按播种机行走方向撞倒,或用人工踩倒。县农机推广站已经研究出JBF—2型秸秆编织铺放机,秋季在玉米掰棒后,进行整秆编织覆盖地表,挡风挡雪,该机作业效果好、速度快,在保护性耕作示范区进行过秸秆编织作业。  3、留茬覆盖  在风蚀严重及以防治风蚀为主,且农作物秸秆需要综合利用的地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可采用机械收获时留高茬+免耕播种作业、机械收获时留高茬+粉碎浅旋播种复式作业两种处理方法。  留高茬即是在农作物成熟后,用联合收获机或割晒机收割作物籽穗和秸秆,割茬高度控制在玉米至少20cm,残茬

7、留在地表不做处理越冬,播种时用免耕播种机进行作业。  (二)免耕、少耕播种技术  玉米免耕播种:用免耕播种机一次完成破茬开沟、施肥、播种、覆土和镇压作业;少耕播种:经必要的地表作业(耙地、浅松)进行播种。作业要求: (1)播种量:春玉米一般亩播种量为1.5—2kg,半精密播种单双籽率≥90%; (2)播种深度:播种深度一般控制在3—5cm,沙土和干旱地区播种深度应适当增加1—2cm; (3)施肥深度:一般为8—10cm(种肥分施),即在种子下方4—5cm;5/5  3、选择优良品种,并对种子进行精选处理。要求种子的净度不低于98%,纯度不低于97%,

8、发芽率达95%以上。播前应适时对所用种子进行药剂拌种或浸种处理。  (三)杂草、病虫害控制和防治技术  防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