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K-MB和血清肌钙蛋白临床意义.doc

CK-MB和血清肌钙蛋白临床意义.doc

ID:49978757

大小:72.13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3-03

CK-MB和血清肌钙蛋白临床意义.doc_第1页
资源描述:

《CK-MB和血清肌钙蛋白临床意义.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临床意义:骨骼肌中CK-MM占绝大部分,CK-MB<3%;心肌是人体唯一含CK-MB最多的器官,CK-MB占15%~40%;脑组织中主要为CK-BB,胃肠道平滑肌也是富含CK-BB的组织。因此不同的组织受损、坏死,血清中就有不同的CK同工酶增高。血清中CK-MB升高是公认的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和确认有无心肌坏死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对于心电图无Q波的急性心肌梗死和再发性心肌梗死,血清中CK-MB升高具有决定诊断的作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3~6小时CK-MB即开始升高,12~24小时达

2、峰值,如无并发症3天后回复至正常水平,若有并发症,如梗死延展,则酶不下降。若梗死再次发生,已趋下降的CK-MB会再次升高,酶活性曲线形成马鞍形。血清肌钙蛋白的临床意义;血清肌钙蛋白是心肌损伤的特异指标。心肌梗死发生后4~8小时血清中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即可升高,12~14小时达峰值,升高持续时间较长,可达6~10天。血清肌钙蛋白的诊断特异性优于Mb(血清肌红蛋白)和CK-MB,可用于评价不稳定心绞痛,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升高预示有较高的短期死亡危险性,连续监测血清肌钙蛋白有助于判断血栓溶解和心肌再灌注。在AMI

3、(急性心肌梗死)时,所有生化标志物的敏感度都与时间有关。对于胸痛发作4小时以内的患者,首先应测定Mb水平;3小时后得到的血液标本,应同事评价Mb和血清肌钙蛋白。所有阳性结果,都可确认为AMI;所有阴性结果都可排除心肌损伤。当结果不一致时需进一步联合检查至胸痛发作后9小时,此时所有的生化标志物都达到最大的敏感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