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959312
大小:1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03
《四伸向远方的路.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四伸向远方的路(透视知识)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能发现现实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初步懂得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掌握近大远小、视平线、消失点等透视知识,提高描绘物象的能力,使绘画作品更具真实感。2、逐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学重点: 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近大远小、视平线、消失点等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接近真实。教学难点: 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 步发
2、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课时安排:一课时(40分钟)课前准备:(教师)教学课件 8开铅画纸(贴黑板学生画) 马克笔、铅笔(学生)对折16开绘画用纸 画笔(铅笔、水彩笔、蜡笔任备一种) 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 体验入课(5分钟)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走路。可是,你们大家都会画路吗?会画一条通往远方的“弯弯的小路”吗?(板书一“弯弯的小路”,揭示课题)(生:会)好,下面大家来试试看,凭自己的记忆画一条通往远方的路,好不好? 要求:(1)可任选一种绘画用笔(铅笔、水彩笔、蜡笔)表现。
3、(2)画在16开对折纸上,另一半留用;请3位同学上黑板画(黑板上贴三张8开纸)。(3)用简练的线条画出,自己想象中的“弯弯的小路”。2、小结导入:(简要讲评黑板上的学生作业)大家画得真不错!弯弯的小路形态各异,各有特色!在老师还没上新课之前,就能画得这么好,可见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可是,要是用写生的方法画一条真实准确的路,光靠想象是不够的,还要学习一些新知识。 (二)、比较观察 学习新课(15分钟)1、下面请同学们看图思考:(播放幻灯图片,从“远方的风景”到“身边的事物”)连续发问:图中物像远近
4、的大小变化,究竟是为什么呢?(可让学生表达看法)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探究,寻找答案。 2、请看图比较,图中几组物象的变化: (1)师问生答:路面(近宽远窄)树高(近高远低)树距(近疏远密)人(近大远小)得出结论: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近宽远窄、近高远低、近大远小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近大远小(板书二“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在生活中普遍存在。比如:把手指放在眼前,远处的楼房都没有手指高,等等。(2)师问:那么,现在大家知道前面的图片里的有趣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了
5、吗?生答: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3、我们用简单的图解,进一步分析近大远小这个有趣的透视现象。(看图解析) 总结:(先让学生说,再由老师总结)我们要画出物象(路面)向远处延伸的空间感,就必须要画出物象(路面)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老师指出同学在黑板画的“路”的近大远小的透视线,用粉笔简要板演说明)当然,仅仅这样还不够,我们还要了解透视现象中视平线、消失点(板书三“视平线、消失点”)等知识。4、看图解析:视点、视平线、消失点视平线: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们向远处眺望,天与地、天与水面之间产生了
6、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消失点: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上,这点就是消失点。5、(1)请三位同学们找出(用鼠标画)画中的视平线、消失点(师做点评)。(2)老师点评:先前学生在黑板上画的三幅“通往远方的路”,分析“视平线”、“消失点”、“近大远小”等存在什么问题。(3)老师用不同颜色笔,在一张学生作业中,修正并画出较为合理的“视平线”、“消失点”、“近大远小”等“通往远方的路”的必要透视条件。并在路的两边添加树木等物像,增强透视关系。(为学生交代作业要点做铺垫)5、
7、学生优秀作业展示(幻灯播放)。6、小结:(师问)通过学习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的知识,让我们明白了用写生的方法画一幅真实准确、具有空间延伸感的、通往远方的路,应该具备什么条件?学生回答:近大远小、视平线、消失点(三)温馨提示 学生实践(15分钟)1、学生作业要求:(1)可选择任何一种用笔(铅笔、水彩笔、蜡笔),在对折16开的另一半纸上作画。(2)参考图片,先找到消失点、视平线,按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画一条通往远方的路。(3)可在路的两边添加树木等物像,增强透视关系。2、学生作业,老师巡视指导。3、作业讲
8、评,投影3幅学生作业,对比前后作业的差别(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与变化)。(四)习作展评 板演提升(4分钟)(1)肯定学生画面所找的消失点、视平线和主要透视线(如马路)。(2)按照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的规律,老师在学生原有的画面,适当添加能体现空间延伸的物象(如马路两侧的树木,电线杆,房子等),增强透视效果。(3)用素描写生的方法,注意画面层次、空间、黑白灰的关系(如用色彩材料表现,要铺出大色块,注意远近的色彩空间关系)。(五)点题总结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会了运用近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