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无限》教学设计.doc

《风光无限》教学设计.doc

ID:49953630

大小:1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3

《风光无限》教学设计.doc_第1页
《风光无限》教学设计.doc_第2页
《风光无限》教学设计.doc_第3页
《风光无限》教学设计.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风光无限》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风光无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诗意盎然是我国古代诗歌特有的传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情景交融。我国古代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诗配画、给画提诗,是中国古代文人文化艺术修养的体现。诗配画,不仅是诗的形象的解说图,更是诗的意境的再创造。抓住诗中的一两处关键,根据个人对诗的理解和生活体验,将诗的意境画出来。本课教学不但激发学生参与背诵古诗、了解诗意,更注重营造轻松愉悦的艺术氛围,促进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想象绘画能力。因此本课在教学活动中,要使学生明确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配画应体现出中

2、国传统文化精神,抓住古诗意境和相应的手法进行表现。本课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通过诗歌的文字形象语言与绘画的视觉造型语言互补、融合而创作情景交融的作品,激发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遗产的情感,从中得到美的启蒙、美的陶冶、美的感受。    诗配画属于命题创作画,它是美术创作教学中较之添画和记忆画要求较高的绘画形式。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能背诵多首古诗,对古诗的内容及表现的意境已经有初步的理解能力,学生们已有一定的绘画基础,能进行简单的创作。他们有着丰富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乐于尝试各种能表达自己情感的表现形式,在美术活动中体现出积极主动的精神。三、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2、学习《诗情画意》,培养学生的绘画创作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  3、了解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激发学生的按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四、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1、师:昨天老师让你们准备了一首古诗,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中间有许多我们熟悉的诗人及作品,我想请同学们背一背自己熟悉的古诗。(请两个学生背一背古诗

4、)2、短短的几行字,体现了一种意境。今天,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一首古诗,我想请一个同学把它大声的朗读出来。(朗读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提问: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色和景物?(请学生说一说)3、师:通过这首诗,你看到了这样的一幅画面?4、师:接下来请大家看老师将这首诗画下来,并评一评老师的画。(刚才我们已经仔细阅读了这首古诗,理解了诗中的景色与景物,并联想出了这首诗的画面,接下里我们可以开始构图表现。)教师示范,将这首诗画出来。

5、5、师:你觉得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6、小结:这就是我眼中的这首诗,我通过莲叶的多、荷花的红,将西湖的美表现了出来,这就是这首诗的诗境。(板书:诗境)7、师:苏东坡曾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每一首古诗中都蕴含了一幅优美的画。揭题:《风光无限——古诗配画》,一起学习如何为我们喜欢的古诗作一幅画。二、学习探究1、我想与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根据刚才老师创作的过程,古诗配画分为几步?为古诗配一幅画第一步我们需要做什么?2、课件揭示:诗配画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①理解:古诗的诗意、诗境。②构思:思考想象怎

6、样用绘画的形体、空间、线条、色彩、构图的语言表现古诗的诗境。③构图:将想象的画面安排到纸上,画出草图。④表现:描绘着色,在适当的地方提上诗句。3、教师小结:当然,在这个表现过程中,我们还要将诗的诗境表现出来,一起来欣赏两幅作品,看看他们是如何表现诗境的。三、欣赏感受1、出示两幅古诗配画的作品。①《望天门山》:猜一猜表现的是一首什么诗?怎么看出来的?②《小池》:这首小池表现了那些景物?所以我们也可选取诗中的一两句教学表现。2、师:谁愿意说一说自己准备了一首什么古诗,诗中有哪些景色和景物,突出了怎样的

7、诗境。四、尝试表现1、作业:将自己喜欢的古诗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在画面中表达出自己对这首诗的感受。2、要求:仔细阅读古诗,将古诗中的诗意和诗境表现出来;画面要整洁干净,在适当的地方,根据画面需要提上诗句。3、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五、展示评价1、将完成的学生作业贴于黑板展示。2、今天老师发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我想请几位作者说一说你画了那首古诗,主要表现了什么,突出诗中怎样的诗境?3、总结:古诗把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语言美融为一体,“画中有诗,画中有情”它闪耀着美的色彩,希望同学们能用心学习

8、,品读古诗,感受古诗文化的神韵和魅力,把祖国的古诗文化发扬光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