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951259
大小:3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03
《案例课外访万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外访万家”特色案例巡检完全小学安鹤 本学期伊始,全省开展了“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的活动,在访万家的活动中我走访了很多家长,走进了很多学生的家里,给我的感受很深,有感动、有压力、有担忧,也有责任…… 特别是有几次家访对我的感触很深。 那天天空飘着毛毛细雨,结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下班后我和班主任王老师打算就近去几个学生家中家访。 可是在路上我们就碰到了本班学生杨帆,问他爸爸妈妈在不在家。他说妈妈在外打工,爸爸在家。我说那正好呀,可是他说他爸爸喜欢打牌。于是我说我先到其他同学家中去,晚
2、点再去他家。到了快吃饭的时间,我和王老师心想按说他爸爸已经回家了吧。等我们来到该生的家中,(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呀,煤气灶就放在走廊里,他和爸爸共住一个寝室,小得一转身就会互相碰着鼻子,里面支着一张床,杂乱地放着其他的一些什么东西,浑暗的光线即使是在白天也难以看清。)他爸爸还没回家,我问他吃饭怎么办?他说泡面。我问他每个星期回家都是这样吗?他微笑着不语,看样子八九不离十了。我叮嘱了他几句:“不管环境是什么样的,我们都应该努力学习。你特别要学好英语(该生数学强,英语基本上什么都不懂),好好记单词,有不
3、懂的不会读的要经常问,不要觉得不好意思。”之后我们离开了他的家。在路上,我对王老师说:“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呀,里面散发出阵阵臭味,真没想到会是这样。他的家庭地址栏写着全力公司,与我想像的完全不一样。难怪该生在学校总是不紧不慢,不着急,原来是没有人对他充满期待,所以他也就没有了努力的动力。” 家访回来后,心里始终弥漫着一种很不安的感觉。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孩子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对她来讲十分重要,直接影响其品质及学习。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些事一定要做。如让孩
4、子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一个健康的精神世界,认真细致地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关心孩子的人品、个性、能力与爱好,了解孩子的长处与短处,理解孩子的想法、情感与行为,同时做孩子的朋友和老师。平常多亲近孩子,尽量坚持每天与孩子共享一段时光。通过这种持续有效的家庭亲子互动,孩子才能够从父母那里感受到关爱,而且能从父母的气质、情感、智力等方面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为自身的心理与智力发展补充养分。同时父母要尽力创造一种和谐的家庭氛围。 晚上我又给该生的爸爸打了个电话,谈了我的一些想法。通过和孩子父亲的交谈
5、后,他也觉得我提出的建议是真正为孩子负责的。他也答应我尽量多抽时间回家,多与学校、老师联系,共同把孩子教育好。在随后的几个星期里,看到孩子的成绩有所提高,学习也开始变得积极起来。心中也有一点儿的安慰。当然孩子还有反复的时候,这项工作还要长期地坚持下去。 家访反思: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互相配合的。作为家长,在与学校合作教育中也要不遗余力。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时时、处处做孩子的榜样。 孩子从小到大,家长的一举一动、一
6、言一行都对其性格、品德发发展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人们常说:看,这孩子和他父(母)一个模子刻的,连走路姿势都是一样。可见家长的行为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大。作为孩子的父母亲言行一定要自慎,时刻注意做到“举止文明,情趣健康,敬业进取,各方面为子女做出榜样。”这样你就不仅能培养子女养成良好的品德,同时也会使自己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 2、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才成长的摇篮。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成年,一般要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家里渡过。家庭环境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意志的培
7、养、智力的发育以致身体的状况等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孩子早日成材,父母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当好第一任老师。“终生之计,莫如树人。”如,为孩子布置一个学习房间,有名人名言、名人像、小书橱等,这种氛围必能激起孩子的学习欲望。 3、与老师密切联系,耐心说服教育。 家长应多与老师交流,询问孩子在校表现。如果孩子在校表现良好,可以用他在学校的表现要求他在家里也应如此表现;如果孩子在校学习习惯也不是很好,要与老师一块儿教育孩子,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帮助孩子认识到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自
8、觉约束自己不好的学习习惯。 4、信赖教师,尊重教师,认同学校教育。 家庭对学校教育方式的认同是学校对学生实施教育和管理的基本条件,如果无此认同,学校教育就可能受到牵制而处处被动。老师的工作非常辛苦,整日像园丁一样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他们大部分时间和学生在一起,对孩子的思想、学习状况一般比较熟悉、了解,老师向家长反映孩子的情况绝大多数是出于对孩子成长的关心与爱护,出于对培养下一代的使命感与责任心。因此,家长应相信教师的良苦用心,认真听取教师反映的情况和问题,配合教师共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