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案.doc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案.doc

ID:49931408

大小:1.19 MB

页数:24页

时间:2020-03-03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案.doc_第1页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案.doc_第2页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案.doc_第3页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案.doc_第4页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案協州丸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制总教科部二00三年六月《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案協州丸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制总教科部二00三年六月第四章机械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一、内容概述本章将机械制造质量分成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两个方面来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山场竟争的加剧,对零件机械加T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机械加工质量的深入研究与解决,不仅已成为机械制造工艺师的首要任务,而且是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核心内容,机械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就成为本课程内容屮十分重要的一章。二、本章重点1.在加工课差的单因索分析屮,着重掌握机床课差、工艺系统受力变形、热变形及工件残余应力等原始谋

2、差对加工谋差的影响;2.在加工课差的统计分析中,着重掌握分布图在误差分析中的应用。三、课时分配本章课时:讲课:16学时,实验:4学时第一节概述(1学时)加工谋差的来源,原始谋養和加工谋差的关系。第二节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索(塔学时)一、原理谋差二、机床的儿何谋差三、工艺系统其它儿何谋差四、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引起的加工谋差工艺系统刚度、部件刚度及其特点、切削力作用点位置变化对加I:谋差的影响、谋差复映五、工艺系统热变形引起的加工谋差六、工件内应力引起的变形第三节加工课差的统计分析(3学时)第四节机械加丁表面质量(4学时)第四节机械加工屮的振动(4学时)四、授课方式多媒体教学五、实验

3、%1三向刚度测定法%1加工课差统计分析六、习题与思考题4-1试分析在卧式车床上加工时,产生下述谋差的原因:1)在卧式车床上键孔时,引起被加工孔圆度误差和圆柱度误差。2)在卧式车床(用三爪白定心卡盘)上锐孔时,引起内孔与外圆同轴度谋差、端面与外圆的垂直度谋差的原因。4-2在卧式车床上用两顶尖装夹工件车削细长轴时,出现图4・la、b、c所示的谋差是什么原因,分别采用什么办法來减少或消除?b)c)图4—14-3设己知一工艺系统的误差复映系数为0.25,工件在本工序前有圆度误差0.45mm,若本工序形状精度规定允差0.Olmm,试问至少要走刀儿次方能使形状精度合格?4-4在车床上加

4、T丝杠,丁件总长为2650mm,螺纹部分的长度L=200mm,T.件材料和母丝杠材料都是45钢,加工时室温为20°C,加T.JnT.件温度升至45°C,母丝杠温升至30°Co试求工件全长上由于热变形引起的螺距累积谋差。4-5试说明磨削外圆时,采用死顶尖磨削的目的是什么?哪些因索引起外圆的圆度和锥度误差(4-2)图4一24-6在车床或磨床上加丁相同尺寸及相同精度的内外圆柱表面时,加工内孔表面的走刀次数往往多于外圆面,试分析其原因。4-7在卧式铳床上铳削键梢(图4・3),经测杲发现靠工件两端深度人于屮间,且都比调整的深度尺寸小。试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4-8在车床上加工一批工件的

5、孔,经测最实际尺寸小于要求的尺寸而必须返修的工件数占22.4%,大于要求的尺寸而不能返修的占1.4%,若孔的直径公差T=0.2mm,整批工件尺寸服从正态分布,试确定该工序的标准差。并判断车刀的调整i吴差是多少?图4—36-9在白动机上加工一批尺寸要求为4)8±O.09mm的零件,机床调整后试切50件,测得尺寸如下(表4-1):表4-1试件号尺寸/mm试件号尺寸/mm试件号尺寸/mm试件号尺寸/mm17.920147.998277.957408.01527.970158.007287.975418.02437.980168.022297.985427.02847.990178

6、.040307.992437.96557.995188.080318.00447.98068.005197.940328.012457.98878.018207.972338.024467.99588.030217.895348.O4S478.00498.060227.992357.960488.027107.93523&000367.975498.065117.970248.010377.988508.017127.982258.022387.994137.991268.040398.0024-10机械加工表而质量包括哪儿方而内容?表而质量对机器使用性能有哪些影响?4-1

7、1高速精镇45钢工件的内孔时,采用主偏角kr=75°、副偏角k*r=15°的锋利尖刀,当加丁•表面粗糙度要求Rx=3.2~6.3mm吋,问:(1)在不考虑工件材料須性变形对表面粗糙度影响的条件下,进给量/应选择多大合适?(2)分析实际加工表面粗糙度与计算值是否相同,为什么?(3)进给量f越小,表而粗糙度值是否越小?4-12为什么切削加工中一般都会产生冷作换化现象?4-13磨削外圆表面吋,如果同时提高工件和砂轮的速度,为什么能够减轻烧伤且乂不会增大表面粗糙度?4—14机械加工中,为什么工件表而层金属会产生残余应力?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