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9065
大小:2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08-21
《地质灾害治理中的排水工程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地质灾害治理中的排水工程问题-市政给排水论文地质灾害治理中的排水工程问题 摘要:我国每年由于地质灾害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十分巨大。大多数的地质灾害都与降雨有关。因此,在地质灾害治理过程中,处理好排水工程问题对减少灾害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提出了在地质灾害治理中如何处理排水问题的思路和对策,对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地质灾害治理,地表排水,地下排水 我国幅员辽阔,每年由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人类对于地质灾害的认识还非常有限。面临地质灾害,主动躲避地质灾害区域是减轻灾害危害,或消除威胁的有效措施;当无法躲避时,则必须考虑通过工程措施抑制或控制地质灾害,这些工程措施统称为
2、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对象是处在不同变形阶段的复杂地质体。这些地质体的复杂性表现在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结构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各个方面。地质灾害通常分布在地形切割大、坡度陡的山区,并且断裂、褶皱发育,地层产状变化大,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完整性差,土层结构松散,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复杂,地下水类型多样。 尤其在雨季,由于降雨造成滑坡、泥石流等重大地质灾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高度重视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的排水工程,是决定灾害治理成功与否的关键。 一、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地表排水工程 地表排水工程,应根据工程滑坡的规模、范围及其重要程度,准确合理的选定设计标准,即选定某一降雨频率作为计算
3、流量的标准。将大于设计标准或在非常情况下使工程仍能发挥其原有作用的安全标准,作为校核标准。 1.1排水汇水量计算 汇水量计算,可根据中国水利科学院水文研究所提出的小汇水面积设计流量公式计算,即: 式中: 设计频率地表汇水流量(m3/s) 径流系数 设计降雨强度(mm/h) 汇水面积(km2) 流域汇流时间(h) 降雨强度衰减系数。 1.2排水沟断面形状的选取 排水沟断面形状可为矩形、梯形、复合型及U形。梯形、矩形排水沟断面易于施工,维修清理方便,具有较大的水力半径和输移力,在排水设计中应优先考虑。 1.3排水沟断面尺寸的计算 排水沟过流量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过
4、流量(m3/s) 过流断面面积(m2) 流速系数(m/s) 水力半径(m) 水力坡降 1.4排水沟的位置及施工要求 外围排水沟应设置在滑坡体或老滑坡后缘,远离裂缝5米以外的稳定斜坡面上,依地形而定,平面上多呈人字形展布。沟底比降无特殊要求,以能顺利排除拦截的地表水为原则。根据外围坡体结构,截水沟迎面应设泄水孔。 排水沟宜采用浆砌片石或块石砌成;当坡体松软,地质条件差时,可采用毛石混凝土或素混凝土修建。沟底及边墙,应设伸缩缝,缝间距为10—15m。伸缩缝内应设止水或反滤盲沟。 二、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地下排水工程 排除地下水工程的目的在于把分布于滑坡体范围内的地下水诱导排出,以降低
5、滑动面(带)的含水率或孔隙水压力,使滑坡土体趋于稳定。当地下水从滑坡体范围外流入滑坡体内的透水层时,应在地下水流入滑坡体范围之前,就将地下水截断,而把地下水流量的一部分作为地表水排除。排除地下水工程分为排除浅层地下水和排除深层地下水两类。 2.1地下水渗透量的确定 地下水渗透量的确定主要采用渗流定律。下面列出三种渗透流量的计算公式,其主要差别在于不透水层的坡度和排水渗沟的深度(相对于不透水层)。 2.1.1渗沟深度达不透水层而不透水层的坡度又较平缓的情况 渗沟底部挖至或挖入不透水层,而不透水层的横向坡度较平缓时,可采用地下水自然流动速度近于零的假设,按下列计算公式计算单位长度渗沟由沟壁
6、一侧流入沟内的流量 式中:Qs——表示每延米长渗沟由沟壁一侧流入沟内的流量,m3/(s·m); Hc——含水层地下水位的高度,m; hg——渗沟内的水流深度,m,在渗沟底位于不透水层内,且渗沟内水面低于不透水层顶面时,按式(2.2)计算; k——含水层岩土颗粒的渗透系数,m/s; rs——地下水位手渗沟影响而降落的水平距离,m。可按式(2.3)确定; I0——地下水位降落曲线的平均坡度,可按含水层岩土颗粒的渗透系数由近似公式(2.4)估算。 如地下水由两侧流入渗沟内,则上述渗沟内的流量应乘以2倍。 2.1.2渗沟深度远较不透水层浅的情况 渗沟深度浅而不透水层很深时,渗流量计算
7、的主要参数是渗透系数和地下水位受渗沟影响而降落的水平距离或平均坡度。地下水位受渗沟影响而降落的水平距离或平均坡度与含水层岩土的透水性,即渗透系数有关。这种情况下,位于含水层内单位长度渗沟内的流量按下式计算确定(如图二): 式中:rs——相临渗沟间距之半,m; k——含水层岩土颗粒的渗透系数,m/s; Hg——渗沟位置处地下水位的下降幅度,m。 2.2地下排水体系的选取 2.2.1明沟和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