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图形学课件第3章二维图元生成技术.ppt

计算机图形学课件第3章二维图元生成技术.ppt

ID:49806908

大小:1.36 MB

页数:94页

时间:2020-03-02

计算机图形学课件第3章二维图元生成技术.ppt_第1页
计算机图形学课件第3章二维图元生成技术.ppt_第2页
计算机图形学课件第3章二维图元生成技术.ppt_第3页
计算机图形学课件第3章二维图元生成技术.ppt_第4页
计算机图形学课件第3章二维图元生成技术.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计算机图形学课件第3章二维图元生成技术.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所谓图元的生成,是指完成图元的参数表示形式(由图形软件包的使用者指定)到点阵表示形式(光栅显示系统刷新时所需的表示形式)的转换。通常也称扫描转换图元。第3章二维图元生成技术2象素线圆3简单的二维图形显示流程图图形显示前需要:扫描转换+裁剪●裁剪---〉扫描转换:最常用,节约计算时间。●扫描转换---〉裁剪:算法简单;●扫描转换到画布--〉位块拷贝:算法简单,但耗时耗内存。常用于字符显示。4求与直线段充分接近的像素集3.1直线的扫描转换算法像素间均匀网格整型坐标系5直线方程6让x坐标从x0变化到x1,每一

2、步递增1,这样可以保证x坐标落在对应的栅格上,进而计算对应的y坐标,并舍入取整。7voidDirectLine(intx0,inty0,intx1,inty1,intcolor){intx;floatdx,dy,y,k;dx=x1-x0;dy=y1-y0;k=dy/dx,;y=y0;for(x=x0;x

3、画线法Bresenham算法。10假定直线的起点、终点分别为:(x0,y0),(x1,y1),且都为整数。(digitaldifferentialanalyzer)3.1.1DDA算法11计算yi+1=kxi+1+b=kxi+b+kx=yi+kx当x=1;yi+1=yi+k即:当x每递增1,y递增k(即直线斜率);注意上述分析的算法仅适用于k≤1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x每增加1,y最多增加1。当k1时,必须把x,y地位互换1213数值微分(DDA)法DDA算法就是一个增量算法。增量算法:在

4、一个迭代算法中,如果每一步的x、y值是用前一步的值加上一个增量来获得,则称为增量算法。14数值微分(DDA)法voidDDALine(intx0,inty0,intx1,inty1,intcolor)intx;floatdx,dy,y,k;dx,=x1-x0,dy=y1-y0;k=dy/dx,y=y0;for(x=x0;xx1,x++)drawpixel(x,int(y+0.5),color);y=y+k;15数值微分(DDA)法缺点:在此算法中,y、k必须是float,且每一步都必须对y进行舍

5、入取整,不利于硬件实现。16DDA算法(增量算法)复杂度:加法+取整17目标:消除DDA算法中的浮点运算浮点数取整运算,不利于硬件实现;DDA算法,效率低条件:同DDA算法斜率:直线段的隐式方程((x0,y0)(x1,y1)两端点,其中x1≧x0)F(x,y)=ax+by+c=0式中a=y0-y1,b=x1-x0,c=x0y1-x1y03.2.2中点算法18直线的正负划分性直线上方的点:F(x,y)>0直线下方的点:F(x,y)<019PP2P1判断距直线最近的下一个象素点构造判别式:d=F(M)=F(x

6、p+1,yp+0.5)由d>0,<0可判定下一个象素问题:20PP2P1要判定下一个象素,分两种情形考虑:1)若d≥0,取正右方象素P1,再对下一个象素判定,由:d1=F(xp+2,yp+0.5)=a(xp+2)+b(yp+0.5)+c=d+a,d的增量是a2)若d<0,取右上方象素P2,再对下一个象素判定,由:d2=F(xp+2,yp+1.5)=d+a+bd的增量为a+b21d的初始值d0=F(x0+1,y0+0.5)=F(x0,y0)+a+0.5b因(X0,Y0)在直线上,F(x0,y0)=0,所以,

7、d0=a+0.5bd的增量都是整数,只有初始值包含小数,可以用2d代替d,2a改写成a+a。算法中只有整数变量,不含乘除法,可用硬件实现。22voidMidpointline(x0,y0,x1,y1,color)intx0,y0,x1,y1,color;{inta,b,d1,d2,d,x,y;a=y0-y1;b=x1-x0;d=a+a+b;d1=a+a;d2=(a+b)+(a+b);x=x0;y=y0;PutPixel(x,y,color);while(x

8、2;}else{x++;d+=d1;}PutPixel(x,y,color);}}程序:演示23中点画线法原理:假定直线斜率0P2离直线更近更近->取P2。M在Q的上方->P1离直线更近更近->取P1M与Q重合,P1、P2任取一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