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材分析 (3).doc

小学数学教材分析 (3).doc

ID:49790247

大小:50.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3-02

小学数学教材分析 (3).doc_第1页
小学数学教材分析 (3).doc_第2页
小学数学教材分析 (3).doc_第3页
小学数学教材分析 (3).doc_第4页
小学数学教材分析 (3).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材分析 (3).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教材分析一、教材的概念教材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材之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的教学教材,比如,课本、练习本、活动册、故事书、补充练习、教辅资料、自学手册、录音机、录像机、计算机光盘、复印材料、报刊杂志、电视节目、幻灯片、卡片、教学实物等。教师自己编写的或设计得材料也可称之为教学材料。总之,广义的教材不一定是装订成册或正式出版的书本,凡是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都可称之为教材。狭义的教材就是教科书。教科书教科书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从目前来看,教科书出了学生用书以外,几乎无一例外地配有教师用书、练习册以及配套

2、读物、挂图、卡片、音像带等。很显然,广义的教材既包括课堂教学的教科书,也包括其他所有有利益学生学习的材料。《标准》中的教材主要是指狭义的教材,即教科书。二、对教材整合的思考及对教材内容说明以前的《教学大纲》把小学教材教学内容分为七个方面:①数与计算;②量与计量;③几何初步认识;④代数初步知识;⑤比和比例;⑥应用题;⑦统计初步认识。当前《新课标》只把小学教材教学内容分为四个领域:①数与代数;②空间与图形;③统计与概率;④实践与综合应用。前者对知识的划分比较细,教材中例题和习题比较配套,老师们在教学中比较好操作,但不足的是:对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

3、方面就力不从心了。而新的数学教材奖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着重强调学生的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思想及估计意识的发展,通过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方面等方面内容的安排,突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的发展。1.“数与代数”领域中主要仍是最基本的数、式、方程(及不等式)和函数的内容,但是在编排方式上与过去人教版教材有较大变化。(1)在注意知识的纵向逻辑结构的前提下,突出重点,适当精简整合。例如,对代数式作了“先分散,后集中”的处理。在一元一次方程部分,改变了“先集中安排代数式作为预备知识,再安排方程的解法,最后安排应用问题”的传

4、统处理方式,而是以问题为线索,以方程为重点,将列方程、方程的解法及有关代数式的预备知识等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有机地结合。在后面安排了整式、分式和二次根式各章,又对代数式的有关内容进行归纳和提高。(2)螺旋上升地呈现重要的概念和思想,不断深化对它们的认识。例如,改变了“先集中出方程,后集中出函数”的做法,而是按照一次和二次数量关系,使方程和函数交替出现,即按一次方程(组)、一次函数、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的顺序螺旋上升。一方面不断地深化对方程和函数的理解,另一方面强化它们之间的联系,从函数角度提高对方程等内容的认识。(3)联系实际,体现知识的形成和

5、应用过程,突出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在方程、函数等内容均注意尽可能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出与建立数学模型,讨论有关概念和方法,然后再运用所得理论进一步探究新的实际问题,提高对数学内容及其应用的理解,从而体现“实践—理论—实践”的认识过程。例如,“一元一次方程”分为以下四节:①从算式到方程②从古老的代数书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③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④再探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全章改变了“概念——解法——应用”的传统教材结构,以实际问题为主要线索,将概念与解法融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

6、解决过程之中。2.“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包括了“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坐标”“图形与推理”等。在内容和编排上都与过去人教版教材有较大变化。(1)加强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体现各部分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例如,为更好地反映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前了安排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七年级下学期,第6章),使坐标这种数形结合的工具更早更多地得到使用,用坐标方法分析平移变换、对称变换等的本质特征,处理某些图形问题,加深对函数及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等的认识)。(2)循序渐进地培养推理能力,作好又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的过渡。对于推理能力的培养,按照“说点儿理

7、”“说理”“简单推理”“符号表示推理”等不同层次分阶段逐步加深地安排,从七年级开始渗透推理的初步训练,到八年级上学期的第13章“全等三角形”开始正式出现证明,难度不超过包含两个三段论的简化形式。推理的培养不拘泥于形式,不局限于“空间与图形”,而是结合各领域内容中适宜的内容自然地进行,如在2.4节的问题探究中就已渗透反证法的思想。(3)从感性到理性,从静到动提高对图形的认识能力。学习“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的重要目的,是提高对图形的认识能力。这套教材按照“从感性直观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本质认识,从静止状态的认识发展到运动状态的认识,从定性描述向定量刻画

8、过渡”的顺序编排这个领域的内容,注意在各知识点对于“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坐标”“图形与推理”应把握到何种程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