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785720
大小:2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02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眼和视觉.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眼和视觉》教学设计理化生组戎忻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眼和视觉,本节课是学习了有关人体的营养、消化、体内物质的运输和废物的排出等知识之后,向同学介绍的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中眼与视觉的知识,从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既是知识的介绍,又是很好的一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注意用眼卫生,关爱盲人的情感。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人体通过感觉器官获得外界环境信
2、息的情况。(2)能说出眼球的组成结构名称和功能和视觉产生的过程(3)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4)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过程方法:(1)通过刚才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能说出人体通过感觉器官获得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2)通过眼球的模型,能说出眼球的组成结构名称和功能和视觉产生的过程(3)尝试观察瞳孔大小变化的情况并做出解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自觉保护视力,注意用眼卫生。德育目标自觉关爱盲人的意识,懂得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3.教学重点(1)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2)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4.教学
3、难点(1)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2)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习惯,树立爱护眼睛的意识。二、学情分析学生对“眼睛与视觉”这部分内容是比较感兴趣的,他们不仅对结构与功能感兴趣,更对与眼睛有关的疾病感兴趣,尤其是与他们密切相关的“近视”,想要清楚地了解为什么。教学中通过探究活动和小实验充分挖掘学生兴趣,利用启发性语言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去认识,不断地培养能力。三、教学流程[课前准备]学生:小电筒、课本,练习册。教师:课件、眼球模型。四、教学过程设计:{1}、基本流程:人体通过感觉器官获得外
4、界环境信息的情况→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瞳孔的变化→近视的形成及预防。{2}、课前小节目:两个同学带来的盲人的表演问题:通过刚才一系列的活动,谈一谈你们是怎么感知到他们的?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引入课题。{3}、教学新课:(1)讨论:1.人眼球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是怎样的?2.如果有一颗树,你是如何看到它的呢?3.紫薇格格眼球的结构完整无损,但是她看不见周围的物体,想一想,这种眼睛可能是哪部分发生了病变?4.据统计中国近视患者已超过三亿人,那么近视是怎样形成的?我们该如何预防呢?人有80%的信息来自眼睛,
5、因此,我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那么,视觉是怎样形成的呢?要想解决此问题,我们就必须先了解眼球的结构。(2)学生对照课本图讨论,了解眼球的结构及其功能。同时教师板书演示人眼球的结构及功能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总结出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3)教师分发眼球的结构模型,学生对照模型再次认识眼球的结构,学会卸和组装模型,说出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4)学生对照眼球的结构模型,思考光线进入眼球的路径。提出问题:我们的视觉最终是在哪里形成的?是在视网膜上吗?b、总结视觉的形成a.由于讨论题涉及到物理中的一些知识,学
6、生可能比较难以接受,所以,可以共同总结,也可以在研究完眼球的结构之后,给出一定的比喻,让学生进行分析,从而理解这方面的知识。b.在学习眼球结构的同时,可以加上瞳孔的变化,以小组为单位用手电筒做实验,体会瞳孔大小的变化。可以看课本中的图即猫瞳孔的变化来理解,或者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思考解释:为什么我们白天进电影院的时,眼睛看不清,过一会儿又慢慢看清楚了这一过程中瞳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这个原理,我们来分析如何纠正近视和远视,做到“三要”“四不要”{4}:小结:1.人体的感觉类型2.眼球的基本
7、结构名称和功能和视觉产生的过程。3.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5}:配餐作业:1、物像形成部位()A视网膜B脉络膜C巩膜D虹膜2、视觉形成的部位()A角膜B视网膜C视神经D大脑3、矫正近视可以佩戴()A老花镜B放大镜C凸透镜D凹透镜五、板书设计: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角膜外膜巩膜一、眼和视觉脉络膜眼球壁中膜睫状体虹膜内膜:视网膜1.眼球的结构晶状体内容物玻璃体2.视觉的形成3.近视及其预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