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772975
大小:6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4
《合并同类项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2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2》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节,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单项式、多项式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行合并、探索、研究的一个课题.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其法则的应用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另一方面,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建立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之上;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要不断运用数的运算.可以说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延伸与拓广.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二、学情分析:七年
2、级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很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天真活泼、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求知欲望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象直观思维已比较成熟,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根据学生和中小学教材衔接的特点设计了合并同类项这节内容,共两个课时,这是第二课时,是对第一课时的一个补充和深化.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多项式中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2)使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将整式化简求值.(3)会运用整式的加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初步尝试利用整体代入的思想解决问
3、题.2.能力目标:(1)在具体的实际问题中,通过审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整式表示出来,用合并同类项法则计算准确,为下一章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在列方程方面做必要的准备(2)熟练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体验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3.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参与学习、讨论,在合作活动中能独立思考,从而更好的获取知识.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应用.难点:正确判断同类项;准确合并同类项.五、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学设计设计
4、意图教学过程1、什么是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什么?(让学生回答,并让其他的同学指出不足)目的在于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强化概念复习法则概念: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三相同)注意:(1)同类项与系数无关,与字母的排列顺序也无关(2)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法则: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注意:(1)用画线的方法标出各多项式中的同类项,以减少运算的错误.(2)移项时要带着原来的符号一起移动.(3)两个同类项的系数互为相反数时,合并同类项,结果为零.如:-3ab2+3ab2=
5、(-3+3)ab2=0×ab2=0.(4)多项式中只有同类项才能合并,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同类项相同字母的指数一样所含字母一样②交换律③结合律④分配律①找出A.系数相加减;B.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⑤合并:合并法则要点同时为本课学习做好准备和铺垫.巩固概念体验法则例1 下列各题计算的结果对不对?如果不对请指出错在哪里?(1)3a+2b=5ab(2)5y2-2y2=3(3)2ab-2ba=0(4)3x2y-5xy2=-2x2y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从自己的视点去观察、体会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法则.应用法则化简求值例2(学案例题5)(1)求多项式的值
6、,其中;(2)求多项式的值,其中,,.使学生进一步加强对同类项概念和合并法则的理解.增强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计算能力.例3(1)水库中水位第一天连续下降了a小时,每小时平均以生活实例为切入点,联系实际深化法则下降2cm;第二天连续上升了a小时,每小时平均上升0.5cm,这两天水位总的变化情况如何?(2)某商店原有5袋大米,每袋大米为x千克. 上午卖出3袋,下午又购进同样包装的大米4袋.进货后这个商店有大米多少千克?通过对简单的、熟悉的数量运算,激发学生学习合并同类项的欲望,从而更好的巩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层层推进强化法则例4已知m是绝对值最小的有
7、理数,且与是同类项,求:的值.例5学案P175(2)联系已学知识,增加难度,使学生进一步的体验概念,初步尝试利用整体代入的思想解决问题,能自然的感受法则的深度应用.巩固法则尝试训练尝试训练:《学案》P165(1)P17【拓展提升】2(1)小组共练互批,及时纠错,共同提高进一步让学生巩固基本知识,使知识结构更完善.课堂小结教师总结谈一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同类项相同字母的指数一样所含字母一样②交换律③结合律④分配律①找出A.系数相加减;B.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⑤合并:合并法则要点小结主要内容,让学生获得整节课的知识结构.1.化简求值
8、2.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3.挖掘已知条件,学会整体代入布置作业七、教学反思与评价:教学方法是师生共同讨论及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首先强化定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