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770505
大小:76.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3-04
《化工原理期末复习.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流体输送1.在完全湍流(阻力平方区)时,粗糙管的摩擦系数l数值。C(A)与光滑管一样;(B)只取决于Re;(C)只取决于相对粗糙度;(D)与粗糙度无关。2.层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D (A)湍流流速>层流流速; (B)流道截面大的为湍流,截面小的为层流;(C)层流的雷诺数<湍流的雷诺数;(D)层流无径向脉动,而湍流有径向脉动。3.某液体在内径为d1的水平管路中稳定流动,其平均流速为u1,当它以相同的体积流量量通过等长的内径为d2(d2=d1/2)的管子时,则其流速为原来的________。B(A)2倍;(B)4倍;(C)8倍;(D)16倍4.当地大气压为
2、745mmHg,测得一容器内的绝对压强为350mmHg,则真空度为395mmHg。测得另一容器内的表压强为1360mmHg,则其绝对压强为2105mmHg。5.流体在管内作湍流流动时(不是阻力平方区),其摩擦系数λ随Re和ε/d而变。6.流体在管内流动时,如要测取管截面上的流速分布,应选用测量。AA.皮托管;B.孔板流量计;C.文丘里流量计;D.转子流量计。7.水在圆形直管中作滞流流动,流速不变,若管子直径增大一倍,则阻力损失为原来的。AA.1/4;B.1/2;C.2倍;D.4倍。8.处于同一水平面的液体,维持等压面的条件必须是静止的、连通着的、同一种连续的液体。9.当密度ρ
3、=1000kg/m3,粘度μ=1厘泊的水,在内径为d=110mm,以流速为1m/s在管中流动时,其流动类型为__湍流__。10.厚度不同的三种材料构成三层平壁,各层接触良好,已知b1>b2,导热系数l1R2,各层导热速率Q1=Q2。11.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层流流动,若只将流速增加1倍,则阻力损失为原来的2倍。12.测流体流量时,随流量增加孔板流量计两侧压差值将增加,若改用转子流量计,随流量增加转子两侧压差值将不变。14.在相同条件下,缩小管径,雷诺数。AA.增大;B.减小;C.不变15.流体流动时的摩擦阻力损失hf所损失的是机械能中的
4、项。CA动能;B位能;C静压能;D总机械能第二章离心泵1.已知流体经过泵后,压力增大∆PN/m2,则单位重量流体压能的增加为C。(A)∆P(B)∆P/ρ(C)∆P/ρg(D)∆P/2g2.离心泵停车时要。A(A)先关出口阀后断电(B)先断电阀后关出口(C)先关出口阀先断电均可(D)单级式的先断电,多级式的先关出口阀3.有人认为泵的扬程就是泵的升扬高度,有人认为泵的轴功率也就是原动机的功率。A(A)这两种说法都不对(B)这两种说法都对(C)前一种说法对(D)后一种说法对4.离心泵铭牌上标明的流量是指。A(A)效率最高时的流量(B)泵的最大流量(C)扬程最大时的流量(D)最小扬程
5、时的流量5.以下物理量不属于离心泵的性能参数。D(A)扬程(B)效率(C)轴功率(D)理论功率(有效功率)6.离心泵的工作点。D(A)由泵铭牌上的流量和扬程所决定(B)即泵的最大效率所对应的点(C)由泵的特性曲线所决定(D)是泵的特性曲线与管路特性曲线的交点7.两台型号相同的离心泵串联后的复合性能曲线为原来的。BA)流量加倍,扬程不变;B)流量不变,扬程加倍;C)流量加倍,扬程加倍;D)流量加倍,扬程加倍。8.离心泵的安装高度超过允许安装高度时,离心泵会发生汽蚀现象。9.离心泵的调节阀。B(A)只能安在进口管路上(B)只能安在出口管路上(C)安装在进口管路和出口管路上均可(D
6、)只能安在旁路上10.离心泵的轴封装置主要有两种:机械密封和填料函密封。11.若被输送的液体粘度增高,则离心泵的扬程下降,流量下降,效率下降,轴功率增加。12.离心泵输送的液体密度增加时,离心泵的流量、扬程及效率均保持不变,而轴功率增加。13.离心泵的扬程,是指单位重量流体经过泵后获得的__B___。A.包括内能在内的总能量;B.机械能;C.静压能;D.位能(即实际的升扬高度)。14.离心泵开动以前必须充满液体是为了防止发生气缚现象。第三章过滤1.过滤介质阻力忽略不计,滤饼不可压缩进行恒速过滤时,如滤液量增大一倍,则___C。(A)操作压差增大至原来的√2倍(B)操作压差增大
7、至原来的4倍(C)操作压差增大至原来的2倍(D)操作压差保持不变2.恒压过滤时,如介质阻力不计,过滤压差增大一倍时同一过滤时刻所得滤液量。C(A)增大至原来的2倍(B)增大至原来的4倍(C)增大至原来的√2倍(D)增大至原来的1.5倍3.在长为Lm,高为Hm的降尘室中,颗粒的沉降速度为utm/s,气体通过降尘室的水平流速为um/s,则颗粒在降尘室中的分离条件为。C(A)L/u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