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教案 (2).doc

背影教案 (2).doc

ID:49768293

大小:3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04

背影教案 (2).doc_第1页
背影教案 (2).doc_第2页
背影教案 (2).doc_第3页
背影教案 (2).doc_第4页
背影教案 (2).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背影教案 (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背影》教案一、教材分析《背影》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著名的记实散文,多少年来被选作语文教材,哺育了几代人。它之所以能打动读者,在于它充满了亲子之爱,这是个永恒的主题,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自然是经久不衰的。这篇散文构思的角度不同一般,语言文字平平实实,字里行间渗透着一种深切怀念之情,因而十分感人。二、学情分析《背影》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该单元是以“爱”为中心话题,每篇文章都从不同角度去赞美人性中的美。本文被选入第二课,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认识家庭成员间的美好感情,更有利于后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领会和

2、鉴别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理解并积累生字词,品读文章朴实却饱含深情的语言风格。2、过程与方法:(1)、通过范读、诵读、讨论、体验,品味文中最动情的描写,并探究其作用(2)、体会文章中具体描写的重要意义,并学习具体描写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透过父亲的背影,感受父与子的一片深情,激发学生热爱父亲、热爱家人、爱生活的高尚情操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抓住“背影”的描写,体会父与子的深情难点:品味文中最动情的细节描写五、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六、课时安排:两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3、导入新课(1)、在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来唤起自己的回忆,回想一下父亲为自己做过的最感动的一件事,一个瞬间,一件小事都可以。下面请同学们主动起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总结同学们的发言,看来同学们对于父亲的感受都不一样的,父亲为我们做的事情也是不一样的,但我们却能从这些不一样的事情中感受到父亲对我们的爱,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的背影,看看他的父亲为他做了什么样的事,让他记忆深刻,写下了如此感人的名篇。(板书背影朱自清)(2)、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这篇课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关于朱自清,我们已经学过他的《春》、《匆匆》下面请同学谈一谈对作者的了解。朱自清:本名朱自华,

4、字佩弦,号秋实,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因祖父父亲定居扬州故又自称扬州人。代表作品集有诗歌散文合集《踪迹》、散文集《背影》、等等。作品背景:《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散文。是朱自清于1925年10月在清华大学任教时写的。它描写了在祖母亡故回家奔丧之后与父亲在车站上别离时的情景。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这是一篇感情真挚,语言朴实的文章,那么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并思

5、考两个问题,本文主要描写什么样的一件事?全文一共写到了父亲的几次背影?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二)阅读课文,积累字词提出问题,解决生字词。交卸[xiè]奔丧[sāng]簌簌[sù]踌躇[chóuchú]蹒跚[pánshān]颓唐[tuí]举箸提笔[zhù](三)抓住背影,整体感知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回答:父子车站送别。2、本文题目为背影,那么全文共写到父亲几次背影?并表达了作者什么的思想感情?回答:四写背影。“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分别为:⑴怀念父亲,惦记背影;第一次是开篇点题“背影”,有一种浓厚

6、的伤感气氛笼罩全文。⑵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父亲胖胖的身躯,步履艰难,蹒跚的走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⑶父子分别,惜别背影;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⑷别后思念,再现背影。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已,与文章开头呼应。(四)、重点研读刚刚我们已经找到文中四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其中最让人感动的就是父亲去买橘子时的背影,请同学们诵读这一自然段,认真体会一下作者是怎样刻画父亲背影的。答:作者是从三个方面来

7、刻画父亲的背影的。(1)穿戴: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沉重的背影)(2)走路的姿势:蹒跚—年纪较大,腿脚不便(蹒跚的背影)(3)爬月台动作:探攀缩倾(艰难的背影)动作描写,“探”,体胖动作不灵便,下铁道小心翼翼;“攀”,既写出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的吃力;“缩”,两脚无处可蹬,把怎样爬写得更细致;“倾”,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五)小结那现在我的第一课时就结束了,老师留下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课后思考,文中的儿子一共流了几次眼泪。分别出现在文中的何处。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首先采用抽问的方式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重点生字词,并

8、请全班同学齐读课文,在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