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767473
大小:139.7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04
《植树问题(两端都种).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附件1:教学设计模板微格教案教学课题植树问题(两端都种)执教者韩艳惠学校城北中心小学学科数学年级五年级教学时间9分30秒学情分析通过课前调研我发现少数学生不明白“两端”的意思,不能正确区分“两端”和“两侧”。多数学生能根据总长和植树的间距列出除法算式。但不知道算出的结果是间隔数。部分学生虽然具备了画线段图的能力。但想不到要先把较大数据变小,再用画图的方法进行验证。即使少数学生画出了线段图,也不能根据线段图用一一对应的思想解释:为什么两端都种时,要用间隔数加1得到的才是棵树。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
2、动,让学生经历探究两端都种的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植树模型,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模型思想。2.通过画图、填表,引导学生探究棵树与间隔数的关系,让学生体会到画图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在探究中渗透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与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3.让学生尝试用植树问题的模型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时间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教学技能要素1分30秒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谜语(课件)2.引导学生观察手(1)引导学生观察(2)引发学生思考:手指数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3)小结:通过观察,
3、我们发现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间隔数比手指数少1。3.引入新课,板书课题(植树问题)1.猜谜语2.观察手,认识间隔3.思考:手指数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原有认知,借助手的直观形象,帮助学生建立“间隔”的表象,使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化。二、探究新知,建立模型1.指导阅读,明确题意2.鼓励猜想,引发思考1.认真读题2.思考:“一边”、“每隔5米栽一通过阅读,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明确1分让学生大胆猜想、引发学生思考怎样验证自己的猜想?棵”、“两端都栽”分别是什么意思?3.猜:一共要栽多少棵树?4.想:
4、怎样验证自己的猜想?植树要求,再通过让学生大胆猜测,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3分20秒3.尝试画图,初建模型(1)尝试画图,引导学生感悟化繁为简的解决问题策略。(2)画图探究,初悟模型①引导探究在15米长的小路上种树(板书:3个4棵)②引导探究在20米长的小路上种树(板书:4个5棵)③小结:虽然两条小路的长度不同,种树的棵树不同,间隔数也不同,但是棵树都比间隔数多1,间隔数都比棵树少1。板书:间隔数+1=棵树1.思考:你想把100米换成多长?2.观察:在15米(20米)长的小路上种树,两端都种,一共种了几棵树?有
5、几个间隔?3.思考:棵树和间隔数有什么关系?用一个算式来表示。通过画图,观察、思考,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帮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1分30秒(3)一一对应,解释模型①追问:为什么两端都栽时,棵树比间隔数多1?②操作演示,解释模型观察、思考,感悟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以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为武器,去解释两端都种的植树模型。1分10秒4.合情推理,建立模型(1)填表(2)总结概括,建立模型想一想:在一条线段上植树(两端要栽),间隔数和棵树有什么关系?1.读表格2.填表3.观察,总结规律,
6、抽象出两端都种的植树模型。通过填表,变换小路的长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不管小路的长度发生怎么的变化,只要是两端都种,棵树就一定比间隔数多1。1分5.运用模型,解决问题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1)指名列式计算(2)引导学生反思:猜错的原因(3)小结1.列式,计算2.反思:猜错的原因通过反思,加深学生对植树模型的理解,促进模型的内化。核心问题两端都种时,棵树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问题链什么是间隔?棵树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用间隔数加1?板书设计间隔数+1=
7、棵树植树问题(两端都种)3个4棵4个5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