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案.doc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案.doc

ID:49765092

大小:20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4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案.doc_第1页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案.doc_第2页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案.doc_第3页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案.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掌握椭圆的定义;明确焦点、焦距的概念。②掌握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及标准方程。2、能力目标:通过椭圆概念的引入与标准方程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探索能力,增强运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让学生大胆探索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椭圆的定义及椭圆标准方程。2、教学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概念(多媒体演示)行星绕地球旋转运行录像,描绘

2、出运行轨迹图。提问:行星绕地球旋转的轨迹是什么?(椭圆)此时提出课题,并请同学们再列举一些椭圆形的例子。由此可见,椭圆在实际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学习椭圆的有关知识也是十分必要的。我们知道,动点按照某种规律运动形成的轨迹叫曲线,那么椭圆是满足什么条件的点的轨迹呢?2、实验探究,形成概念问题(1)什么是圆?问题(2)取一条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固定在平面内的同一点F上,用铅笔尖把绳子拉紧,使笔尖在平面内慢慢移动,问笔尖画出的图形是什么?(动画)问题(3)若将细绳两端分开并且固定在平面内的两点,当绳长大于和的距离时,用铅笔尖把绳子

3、拉紧,使笔尖在平面内慢慢移动,问笔尖画出的图形又是什么呢?(动画)问题(4)保持绳长不变,改变两定点之间的距离,画出的椭圆有什么变化?当两个定点之间的距离等于绳长时,画出的图形是什么?当两定点固定,能使绳长小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吗?能画出图形吗?实践得出:当常数”即“2a>2c”时是椭圆;当常数=,即“2a=2c”时,则是线段;若常数<,即“2a〈2c”时,无轨迹。问题(5)根据上面的作图实践回答:椭圆是满足什么条件的点的轨迹?启发、提问、归纳出椭圆定义。定义:椭圆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的点的轨迹叫椭

4、圆。这两个定点叫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椭圆的焦距。思考:焦点为的椭圆上任一点M,有什么性质?令椭圆上任一点M,则有。3、标准方程的推导复习回顾:(1)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坐标法;(2)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建系、设点、列式、化简、检验。即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有序实数对(x,y)表示曲线上任意一点M的坐标;写出适合条件P(M);用坐标表示条件P(M),列出方程;化方程为最简形式;证明以化简后的方程为所求方程(可以省略不写,如有特殊情况,可以适当予以说明)研讨探究:问题:已知焦点为的椭圆,且=2c,对椭圆上任一点M,

5、有,尝试推导椭圆的方程。xyMO思考:如何建立坐标系,使求出的方程更为简单?xyMO将各组学生的讨论方案归纳起来评议,选定以下两种方案(如图)方案一方案二选定方案一,推导方程建系:以过焦点的直线为轴,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为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点:设为椭圆上的任意一点,设=()则列式:,化简:化简得后指出:此方程形式还不够简捷,还有变形的必要。由椭圆的定义知,即,所以。令,其中代入上式,得,联想到直线的截距式方程,两边同除得()。这个方程叫做椭圆的标准方程它所表示的椭圆的焦点在轴上,焦点是,其中如果椭圆的焦点在轴上(选取方式

6、不同,调换轴)焦点则变成,只要将方程中的调换,即可得,也是椭圆的标准方程注意:(1)所谓椭圆标准方程,一定指的是焦点在坐标轴上,且两焦点的中点为坐标原点,方程的左边是平方和,右边是1;(2)在与这两个标准方程中,都有的要求,如方程就不能肯定焦点在哪个轴上;(3)分清两种形式的标准方程,可与直线截距式类比,如中,由于,所以在轴上的“截距”更大,因而焦点在轴上(即看分母的大小)。4、应用例1、(1)椭圆的焦距是,焦点坐标为;若CD为过左焦点的弦,则的周长为。答案:(2)方程的曲线是焦点在上的椭圆,求的取值范围答案:练习:化简方

7、程:答案:椭圆上一点P到焦点F1的距离等于6,则点P到另一个焦点F2的距离是答案:4动点P到两定点(-4,0),(4,0)的距离的和是8,则动点P的轨迹为()、椭圆、线段、直线、无轨迹变式1、把8变为10呢?变式2、把8变为6呢?5、小结本节课学习了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椭圆的定义中,;②椭圆的标准方程中,焦点的位置看,的分母大小来确定;③、、的几何意义6、布置作业习题8.1第1(2)、2、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