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739431
大小:7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3-04
《关于物理课程资源的几点理论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物理课程资源的几点理论思考解世雄嘉应学院广东梅州514015摘要充分认识并有效地开发利用物理课程资源是当前物理教学改革面临的一个新课题,物理课程资源有显性的硬资源,还有隐性文化软资源。通过研究我们对物理课程资源分为:教师资源、学生资源、文献资源、,实验室资源、人文环境资源、网络资源、自然环境资源、社会物理资源。并提出课程资源开发的层次性原则、简单性原则、互补原则、实践原则、人本原则。关键词:物理课程;资源;分类;原则一、物理课程资源的理解物理课程是学校依拯国家有关方针政策,选派物理教师,组织教学班级,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或物理课程标准,利用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完成提高科学素
2、养的相应学习任务的一个完整的过程。课程资源是国家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岀的一个重耍概念。怎样理解物理课程资源呢?有广义的物理课程资源和狭义的物理课程资源,我们这里仅讨论广义的物理课程资源。物理课程的根本冃标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物理课程实施过程中有学生和老师的参与;物理课程实施过程屮,必须借助相关的物理教材、教具、实验仪器;物理课程实施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和网络;物理课程实施过程屮,有学生的互助与合作学习;物理课程实施过程中,必然有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提岀的问题可能给教师新的启发;物理课程实施过程中,必然有学生Z间的互动,好学生会主动或被动地帮助学习困难学生提高学
3、习质量;物理课程实施过程中,必然有学生借助图书馆进行自主学习;物理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生活的环境中的物理想彖,必然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物理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的教学传作者简介:解世雄(1957-),内蒙古人.广东嘉应学院物理与光信息科技学院院长、教授,主要研究者向:物理文化、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统、学风会对学生的物理学习产生影响;往届学生学习物理的经历和成效,必然会通过学生口头相传的方式,给正在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产生心理暗示;物理课程实施过程屮,学习集体的止式的和沖止式的奖励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心理成长。物理课程资源有显性的硬资源,如学校所处的城市、学校的教学楼、实验索、图
4、书馆、网络、学校的教学经费、数量和质量合格的物理教师等;物理课程资源还有有隐性文化软资源,如学校的管理、学校学风、学校的教风、新生的基木索质、学校的周边环境、往届学生的成就等。二、物理课程资源的种类物理课程资源可以看作一个系统,它可以分为若干子系统。不同的专家和学者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课程资源按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索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其中,素材性资源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且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比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冃标等方面的因素,就属于素材性的课程资源。条件性资源的特点则是作用丁课程,却并不形成课程本身
5、的直接来源,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课程的实施范囤和水平。比如,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理、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体、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就属于条件性课程资源。”⑴《课程资源概论》则把课程资源,分为六个耍素:课程的思想资源、课程的知识资源、课程的经验资源、课程的财物资源、课程的人力资源、网络课程资源o(2)以上两种分类方法,都有自己的依据,但是各种资源Z间存在着交叉,不便于教师的记忆、理解和实际操作。所以我从资源载体的角度进行如下的分类:(-)教师资源物理教师是物理课程的活的资源载体。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没有物理教师就没有
6、物理课程。学校提供的物理课程的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丁•教师的素质。梅贻琦校长有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Z谓也,有大师Z谓也”。这是大学关于教师重要性的一句名言,大学不是仅仅有现代化的大楼就可以了,她需耍文化的积淀,需要培养出自己的大师。中学也是一样,一所名校,必然要有名师,要有优良的文化传统。名师出高徒是屮国教育的乂一句名言。在物理学发展历史上一个著名的例子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师徒链效应。“1972年以前在美国进行其获奖研究的92位获奖人当中,有一半以上(48位)的人曾在前辈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手下当过学生、博士后研究员或低级合作者。”⑶最为突出的是卡文迪什实验室的
7、JJ汤姆森和欧内斯特拉瑟福德,他们一共培养了17位属于各种国籍的未来获奖人。我国抗战期间,四南联大的物理人才培养也是名师效应的一个特别的例子。西南联大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联合组成。三校原为华北名校,三校教授合在一起,可谓大师云集,物理系尤为突出。物理系教授中有:欧美名校博士、学成冋国后成为我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的饶毓泰(1922,普林斯顿人学)、叶企孙(1923,哈佛大学)、吴有训(1926,芝加哥大学)、周培源(192&加州理工学院)、吴大猷(1933,密西根大学)等。这些教授不仅学术造诣深厚,学风严谨、人品高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