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721028
大小:3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3-02
《拓展学习空间促进学生发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拓展学习空间促进学生发展”空间是哲学术语,特指物质存在的广延性。广义地理解,学习空间既指学生参加活动的机会,一种外部环境;又指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心理容纳度,一种内部环境。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指出:真正的“学习”,不能只停留于单纯的“知识的记忆”,而应当是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最大限度的拓展学习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充分的学习空间是学生发展的基础,只有在自由广阔的空间中,学生才能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一、优化学习环境,拓展学生心理空间。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认识、主动发现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学的成功与否,首先在于学生对
2、某一活动的心理容纳程度,即是否乐意参与这一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拓展学生的心理空间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前提。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一个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意味着教师和学生都要实现各自角色的转变。只有对学生的尊重、平等的交往,才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心理的认同,这种心理认同的结果是心理自由,有了心理自由,学生就不会产生逃避的需要,学生才会愿意敞开心怀,展开真诚的交流。2、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优质范文..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心理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3、能开放学生的学习心态,彰显学生个性。真正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能让学生得到足够的表现自己思想和意愿的机会。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常面带笑容、精神饱满地面对每一节课、每一个孩子。常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当学生回答得圆满时,用恳切的语言伴以赞许的目光:“真棒!真爱动脑筋!”对有创意的回答更是面带笑容用响亮的语言加以肯定:“你真聪明,这个想法好,老师欣赏你!”……当有的学生不敢发言时,我就鼓励他们:“只要大胆说出自己的意见,说错也没关系,敢说就说明你已有进步。”对于答错的孩子,我并不急于判断,而是面对别的孩子:“你们还的别的想法?谁愿意交流一下?”经常指导激励
4、,现在我们班90%以上的学生都能积极思考,争取机会。3、创设挑战性的问题情景。夸美纽斯说:“教学应当燃起学生的求知渴望和学习热情。”因此教师要善于积极引导,不断为学生创设富有探索性且有新异感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思维火花。例如,圆的周长一课教学中,优质范文..我依次出示:(1)用铁丝围成的圆的周长如何测量?(剪、折再量);(2)圆形纸片的周长如何测量?(不能剪、折,在直尺上转动一周);(3)圆形游泳池的周长怎样测量?(不能转动,用卷尺测量);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都能一一解答,学生已面露得意之色。这时教师出示一根短绳,一端拴有小球,甩动另一端,(4)这个小球甩动形成的圆的
5、周长如何测量?学生面面相觑,哑口无言。至此,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继而进一步研究圆周长与直径、半径的关系,最后再来解决这个问题,整节课学生均处于思维的兴奋状态。二、优化学习材料,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学习材料是学生学习的凭借和内容。学习材料太难,学生的学习往往不能成功,影响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如果过易,思维强度不够,影响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善于分析学生、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学习材料,组织学生有效的学习。1、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教材中,很多知识都是以静态的方式来呈现的,而且往往表现为经逻辑加工的完成了的数学形式,掩盖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也是“课本”作为知识呈现载体的
6、缺陷所在。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中“平均数问题”是学生首次接触,对“什么是平均数,平均数是怎么产生的”是理解的一个难点,书本是这样呈现的:用4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水面高度分别是6厘米、3厘米、5厘米、2厘米。这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这样的呈现方式,直接呈现了知识的结果,不利于学生的探索和发现,学生很难理解“移多补少产生平均数”的本质。教学时,我是这样安排的:(1)创设情景:优质范文..师:有一个长方体容器,用3个闸门把它四等分(如图所示),里面盛上了高度不同的水。(2)启发想象:师:如果抽掉闸门,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最终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个
7、结果?(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3)汇报小结:抽掉闸门,水就会从高的地方向低的地方流,最终水面高度趋于相等,这个相等的高度就是水面的“平均高度”。象这样,几个数通过移多补少会得到一个相等的数,这个相等的数就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这样的安排,化静为动,让学生充分感受了“平均数”的形成过程,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考、交流与探索的空间。2、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的线索,而转化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材料,还需要教师创造性的劳动。在问题设计上教师应追求“大气”,要增大问题的坡度,让学生有更多探索和发现的空间,但同时要研究学生的知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