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跳山羊》教学设计(200808).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跳山羊》教学设计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石港小学曹建国(226351)一、指导思想本课在《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全面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学生能力的今天,我们为适应当前以创新教育,愉快教学为突破口的教学改革,选择以体育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小学生精力充沛,好奇心强的特点,我选择支撑跳跃山羊为主教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标准的示范动作,简单的语言提示,口头鼓励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着重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技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陶冶情操,增强自信,为终身体育打基
2、础。主 题:发展学生特长,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观察,思维以及创新能力。二、教材分析本课题为省编《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小学生体育学习》第10册第9~11页的内容,主教材为跳山羊。支撑跳跃是小学生很喜欢的体育项目之一,这项体育活动锻炼身体效果好,具有实用意义。它能促进身体全面发展,特别对增强下肢和肩带肌肉的力量有显著的作用,同时能够提高弹跳能力及越过障碍和轻巧落地等技能,发展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三、学情分析小学五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他们的年龄特征:(1)依赖性强、自我约束能力差;(
3、2)模仿能力强;(3)好奇性强。本节课是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设计的,学生的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功能还没有完善,动作的难度不要过大,以免影响学生的健康。 这一时期的学生已有自己的见解,在授课时对学生的见解和建议要认真对待,尊重学生的正确意见。这一时期的学生情感易波动,心理压力较大,教师通过教学使学生融入音乐和动作中,减缓压力,树立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四、教学要求及重难点教学要求:示范优美,不夸张,让学生有信心学会;做好保护与帮助,让学生有安全感,放心去练习。教学重点:助跑有节奏,踏跳时机准确,推手有力。教学难点:动作协调,腾空高
4、,落地稳。五、教学方法活动中:(1)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观察模仿。(2)学生练习,体会动作的特点,在练习中完善动作, 熟练后,学生完整动作练习。(3)预防纠错与口头评定法;运动中随时纠正,并给予鼓励。六、学习水平水平三七、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在暂短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对本次课的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初步了解支撑跳跃的简单动作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质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技能目标:主动学会跳山羊的技巧,发展学生柔韧、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增强学生节奏感和表现力,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及自控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练习,让学生真实的去
5、感受力量,体验美;培养勇敢、顽强、果断的意志品质。八、教学流程教学对象江苏省通州市石港小学五(1)班(女生25人,男生22人)授课者曹建国教学内容主教材:跳山羊辅教材:钓鱼游戏重点助跑有节奏,踏跳时机准确,推手有力。难点动作协调,腾空高,落地稳。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在暂短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对本次课的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初步了解支撑跳跃的简单动作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质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2、技能目标:主动学会跳山羊的技巧,发展学生柔韧、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增强学生节奏感和表现力,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及自控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在轻
6、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练习,让学生真实的去感受力量,体验美;培养勇敢、顽强、果断的意志品质。4、负荷目标:平均心率120~130次/分,课的密度30%。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要求与预想组织时间发展身体培养兴趣1、体育委员整队2、队列队形3、游戏:分四组进行钓鱼游戏4、成四列横队做拍手操5、辅助练习1、指挥集合2、介绍学习内容与要求3、进行队列队形练习4、引导游戏5、指导准备操6、进行辅助练习1、四列横队集合2、听讲3、明确活动要求4、小组活动5、自己组织游戏活动1、快、静、齐,集中注意力2、收心,精神饱满3、分小组练习4、活动充分,
7、自觉性高‚8′发展兴趣提高能力学习分腿腾越山羊。重点:分腿、顶肩、推手1、助跑、踏板、跳起、撑山羊、提臀分腿、回落练习2、全过程练习3、优秀学生示范①辅助练习②4人一组,玩“跳背”游戏③几步助跑、起跳,两手支撑山羊,提腰,屈髋,分腿,推手回落④在有帮助保护的情况下,根据学校器材情况(山羊的低、高)、学生能力分组练习分腿腾越山羊⑤教师巡回辅导1、四列横队练习原地分腿跳2、踏跳练习3、细心观察4、小组合作“跳背”练习5、在有帮助保护的情况下,分组练习分腿腾越山羊6、击掌表扬1、积极动脑、体验快乐2、动作协调、勇于挑战3、自觉分组、加强合作25
8、′恢复身心消除疲劳1、放松舞蹈(配乐):“青蛙与小姑娘”2、课堂小结:总结本课学生的优缺点。3、布置家庭作业4、送还器材,师生再见。1、教师语言、姿体引导2、组织评价,组织清场3、布置家庭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