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702949
大小:29.3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03
《中华诗词之美.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1词产生的背景1下列哪一本著作属于四书五经中“四书”?(《大学》) 2《诗经》中哪一部分的内容是祭祀歌颂祖先?(颂) 3下列哪一本书提出“诗言志”?(《尚书》) 4《诗经·十五国风》主要是当时贵族中的著名诗人的作品。(×) 5“诗言志”的“志”泛指人类的一切感情(×)。 1.2词的产生1民间音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称为(清乐)。 2关于《尚书》的翻译,下列选项正确的是(Book of Documents)。 3对于词的认识,下列选项正确的是(是一种微妙的文学体式、产生背景是歌台舞榭、是先有音乐然后按照乐调填写)。 4诗是作者集体无
2、意识的活动。(×) 5最初“词”的概念是指配合乐曲的演唱的歌词。(√) 1.3配乐填词与《花间集》1《花间集》的词主要取材于(美女、爱情)。 2下列哪一项不是宴乐的构成要素?(雅乐) 3下列哪一项关于市井俗曲的描述是错误的?(当时传唱度低) 4民间宴乐曲调的流行促进小词的发展。(√) 5《花间集》是配合宴乐的唱词,由当时的诗人文士所作。(√) 1.4小词与性别文化1“弄妆梳洗迟”的“弄”是什么意思?(赏弄、观赏) 2在晚唐五代时期,“山”有多种意涵,其中不包括(发型)。 3“衣锦尚褧”中的“褧”指的是(衣服外的罩衣)。 4《诗经
3、》中“庄姜夫人”的“庄”是指她的父姓。(×) 5《硕人》是《诗经》豳风中的一首。(×) 1.5性别文化与君臣之道1词为什么被称为“小词”?(词既不言志,也不载道) 2下列哪一部著作最早收录《长门赋》?(《昭明文选》) 3关于中国古代的三纲五常的三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4长门宫指的是冷宫。(√) 5温庭筠的《菩萨蛮》中只有一首是描写美女追求爱情的。(×) 1.6小词中的《离骚》传统 1以下哪一位被司马迁描述为“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屈原) 2晚年的刘永济,别号(知秋翁)。 3小词的描写对象多为怨
4、妇和思妇。(√) 4《离骚》中“进不入以离尤兮”的“离”指的是离开、离别。(×)2、南唐冯李词对花间温韦词的拓展 2.1赏析温庭筠之词1《花间集》共收录了多少位词人的作品?(十八) 2南唐词人的代表“一冯二李”不包括(李昪)。 3关于词,下列选项正确的是(可以称为曲子词、可以称为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词)。 4《花间集》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词集。(√) 5《花间集》中的作品都是由男性写作的。(√) 2.2赏析韦庄之词1韦庄共写了几首《菩萨蛮》?(五首) 2“秦妇吟秀才”指的是(韦庄)。 3菩萨蛮是词牌名,又称为(《
5、子夜歌》)。 4《花间集》与南唐词的写作风格完全相同。(×) 5《花间集》收录了一部分南唐词。(×) 2.3冯延巳其人1“鞠躬尽瘁,具见开济老臣怀抱”评价的是(冯正中)的作品。 2“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出自(《礼记》)。 3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中主指的是(李璟)。 4“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一句出自冯延巳。(√) 5冯正中曾官至宰相。(√) 2.4赏析冯延巳之词1“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出自(冯正中)。 2词牌名《鹊踏枝》又名(以上都对,《黄金缕》、《卷珠帘》、《一箩金》)。 3中国古诗词中的“一晌”是什么意思?(
6、时间的长短) 4每一个牌调的平仄声调都是一样的。(×) 5冯正中的词侧重于表现官能感觉。(×) 2.5赏析李璟之词1“建安七子”不包括(曹丕)。 2《摊破浣溪沙》实为《浣溪沙》之别体,关于它的上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四句三平韵)。 3《浣溪沙》是唐代教坊名曲(√)。 4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观念保守的妇女注定是思妇的命运。(√) 5《尔雅》是辞书之祖。(√)2.6赏析李煜之词1提出词至李后主,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这一观点的是(王国维)。 2“小楼昨夜又东风”的“东风”呼应的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中的什么?(春花) 3词至李
7、后主,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这一变化是有心而为的。(×) 4《虞美人》的前六句两两对比,表现了永恒与无常。(√) 3.1叶嘉莹的诗词人生1“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之句出自《阿房宫赋》。(×) 2“向晚幽林独自寻”之句,为了押韵特用“寻”字而不用“行”字。(×) 3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被誉为“导示未来”的词论著作。(√) 3.2王国维其人1王国维的思想受到哪些哲学家的影响?(叔本华、康德) 2“东文学社”对主办人是谁?(罗振玉) 3叔本华赞同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 3.3初探王国维“境界说” 1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
8、学,明清时期的代表是(戏曲小说)。 2“上不似诗,下不类曲”出自(李笠翁)之评论。 3王国维认为词有了境界,词的格调自然会提高。(√) 4文学作品中所造的意境不一定要合乎自然。(×) 3.4关于“境界”内涵的争议1佛教中认为人有“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