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6987
大小:148.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7-08-18
《《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手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案例吴华(中国国务院扶贫办)1 内容提要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挑战贫困的历史。由于自然、历史等原因,贫困问题和贫困现象在我国长期存在。缓解和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政府始终不谕的奋斗目标。自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受益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专项扶贫行动,农村贫困状况得到极大缓解,中国农村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2000年的300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0.7%下降到3%左右,中国政府确定的到二十世纪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战略目标基本实现。这一瞩目成就,为世界反贫困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贫困瞄准是扶贫开发工作
2、的重要前提。进入新世纪,农村贫困人口分布呈现新的特征,由原来的以区域、县为单位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变为以村为单位集中分布。这就要求扶贫开发工作必须重心下移,工作到村,瞄准到户。“在目前贫困人口比较集中的情况下,强调扶贫开发到村到户更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把扶贫开发的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尽快解决最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温家宝在2001年5月24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为适应新的变化和要求,各地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方式。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内涵是以贫困村为基本单元,以贫困人口为对象,以村级扶贫规划为依据,以村级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为目标,以改善基础
3、条件、促进产业发展、加强能力建设、规范民主管理、树立文明新风、整治村容村貌、21稳定解决温饱为主要内容的扶贫开发工作措施。根据《纲要》要求,到2010年,在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共将实施完成14.8万个贫困村的扶贫规划,其中西部7.43万个,占50%;中部5.86万个,占40%;东部1.52万个,占10%。少数民族贫困村占到总贫困村的34%。这些贫困村覆盖了全国80%以上的贫困人口。截止到2006年底,已经完成了5.4万个贫困村和1万个贫困自然村整村推进规划的实施,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实施整村推进扶贫规划的村,基础条件明显改善,群众收入明显增加,村容村貌明显变化,
4、村民自治明显增强,群众收入明显增长,社会和谐程度明显提高。实践证明,整村推进是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智慧结晶,是推进新形势下扶贫开发的重要举措,是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形式、抓手和平台,是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创新。2. 背景和历程2.1 理论依据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是社区发展理论在我国扶贫实践活动中运用的产物。社区是指聚集在一定地域中人群的生活共同体,贫困村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区。二战后,以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为首的一些国际组织,在对落后国家和地区进行援助的过程中,逐渐总结出了由社区发展来促进社会发展的一些经验,主要包括依靠当地居民的参与,配合政府,利用和挖掘本身的资源,结合
5、外部援助,发挥独创性和本土性的特长,来解决本地问题,促进本地发展。按照社区发展理论,其目标包括四大方面:(1)经济发展,即提高社区的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2)社会发展,即建立良好的社区内部人际关系和合理的社会结构;(3)政治发展,即发展社区居民的民间团体和组织,培养居民的民主意识和自治、互助能力;(4)文化发展,即提倡有利社区进步的伦理、道德;发展科学、教育、文化事业。实现上述目标需遵守民主自治、大众参与、21社区合作、全面规划与注重社区发展的顺序、注重教育与社区动员、自力更生、物质与精神发展并重、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同时,社区发展应有科学的规划,制定规划通常遵循
6、下列步骤:①勘察。调查、了解社区有关地理、资源、人口、社会、经济的历史与现实资料。②确定目标。一般而言,要创造出一个最好的经济、社会和物质环境。但不同的社区,同一社区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每一个具体的规划,其目标都是不同的。③资料分析。根据掌握的资料,就本社区可利用的资源、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办法,以及具体的分项目标拟定社区规划。④制定草案。⑤确定方案。确定方案需经过从多个草案中选择方案、听取民意、修改草案、审议通过、公布方案等几个步骤最终完成。社区发展模式归根结底是一种参与式发展思路,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动员社区居民的力量,充分尊重社区居民主体地位、意愿和智慧。在发展目标、原则
7、和规划等方面,我国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体现了社区发展理论的基本精神,同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注意尊重本土文化传统和习俗,注重从各地实际出发,突出了贫困农民的主体性和参与性。贫困农民主体的参与性体现在:农民的自愿参与;对具体建设内容的决策、实施、利益分享等环节的介入;对整村推进规划内容的修订及对实施整村推进的相关工作人员的监督等。农民参与的有效性,不仅增强了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而且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政府主导型扶贫开发工作的绩效。2.2 实践基础21上个世纪90年代实施的西南、秦巴山区扶贫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推行的是跨行业、综合性、一体化的扶贫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