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661512
大小:3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3
《恰当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邱丽琼.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恰当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武汉市堤角中学邱丽琼【摘要】教育承担的任务是:建立平衡。万物都讲求一个“度”,教学也是如此,它也有一个度,超过或没有达到这个“度”就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老师应通过了解学生,包括学生的性格、习惯、掌握知识的程度等,在读透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分析、选择,明晰学生需要什么,而后因材施教地教给学生什么。【关键词】高耗低效平衡做减法“偷懒”低耗高效在工作中,经常听到老师们有这样一些谈论。比如:一位数学教师说,我给学生么讲了四种解这道题的方法,过程写了整整两黑板,可他们还是不会做,你说我该怎么办?他疲惫的话语中满是困惑。有语文老师说,我把写作文的方法都告诉他们了
2、,可学生还是不会写,他们怎么这样笨?还有老师一到考完试就抱怨,说某道题自己明明在考前跟学生讲过,可是做错的学生依旧不在少数,自己都快没辙了。诸如此类的诉苦无外乎就是在说明一种现象:作为老师,自己“教”了,可作为学生,并未“学”到,“教”与“学”未能达成一种有效性,反而是吃力不讨好,“教”是白教了,“学”是白学了。这种“高耗低效”让不少老师身心疲惫,在笔者身边还是有一定代表性的。分析这种现状产生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责任人还是在老师身上。老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引领者,未能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自然就会“牛头不对马嘴”,产生教学行为的低效乃至无效。回溯教育改革历史,现代实用
3、主义教育思想批判了“传统学校”的弊病:课堂环境单调乏味,教学活动毫无生气,课堂与现实不相干,学习方法死记硬背,训导方式愚蠢无知。而现代教育把教育的目标定位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各方面能力的养成,从而改变了过去一味填鸭式让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也越来越让我们老师认真思考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从这一点上来讲,这是改革的需要。我们努力探索教育方法,由传统的强调“教师如何讲,学生如何听”转变为“学生如何做,学生如何思维”,它是从另一个高层次地方让我们老师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讲,让学生达成一种如何听、做、思维的能力。如此一来,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在老师的教学行为中显得尤为重
4、要。那么如何做到“教”与“学”恰当结合,达到教学的有效性呢?华东师范大学的金忠明教授说:“教育承担的任务是:建立平衡”。万物都讲求一个“度”,教学也是如此,它也有一个度,超过或没有达到这个“度”就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就如同前文所讲的那位数学老师一样,它讲得多,教得精,最后反倒是学生的消化不良,难以接受。他如若讲得少,又总是担心学生知识上4掌握不够全面,在这两难中,如何平衡“教与学”两者的关系,是他要切实研究的问题。到底该如何做到“平衡”呢?笔者认为老师应该综合考虑到现代学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在平衡系中所占的比重。比如:学生主体的掌握知识的程度、学生主体的学
5、习特点、教师的主导的发挥、教学过程的设计、各种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的运用、教学的评价与反馈等等。老师应将这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分析权重比例,从而相对应地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内容、形式等。而上面所谈到的“平衡”有些道家的思想成分在里面,要做到“平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操作起来有一定的困难,甚至是看起来有些玄乎的。那么笔者认为实际解决的办法就是“做减法”。“做减法”是一个通俗的说法。实际上主要是针对老师在教学做了太多本可以不做的事而来的。华东师范大学的周彬老师曾说:老师教学生,跟学生做加法不是本事,做减法才是本事。他的话在笔者看来是很有道理的。“做减法”首先表现在对教学目标、重
6、难点的准确把握之上。不少老师在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喜欢大而全的把每个教学点都作为重点。殊不知,这样做反倒使课堂没有了重点。从这个层面上来讲,老师一节课并非讲得越多越好。《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钻研教材,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聪明的老师在确定教学目标、重点之前一定要做个甄别、选择。一堂课下来,容量未必很多,但目标明确单一,学生收获更大。这就好比一团乱麻上有很多“结”需要解开,老师是把一团麻都拿来让学生去解,毫无
7、头绪的越解越结呢,还是只给学生有一两个“结”的一段麻,教学生逐个逐个的解开“结”呢?哪种方法更有效,自是分明的。“做减法”看起来好像是在“偷懒”。我们追溯到人类的发展也可以看出“偷懒”的重要性。人类的每一次进步无不来自于懒惰的智慧。正是人类的懒惰才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看来,我们这里讲得“懒惰”是需要智慧的,会“偷懒”的老师一定是智慧的老师。同时“好老师不仅自己会偷懒,还会教学生偷懒”,这算是更高层次地追求了。如此来看,我们该如何“偷懒”,巧做减法,从而恰当平衡“教”与“学”的关系,获得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