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630382
大小:324.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0-02-26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陋室铭 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6短文两篇精彩开篇词“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这是对那些身居陋室,胸怀天下着的歌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是对那些不随流俗,洁身自好者的赞美。其实,这两句流传千古的格言警句是有来历的,它歌颂的是唐朝著名文学家、诗人刘禹锡,赞美的是宋代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刘禹锡和周敦颐是怎样的人?有怎样杰出的文?请随我一同走近课文——学习目标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虚词。2.通过多种阅读方式,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品味文中优美深刻、脍炙人口的语言。3.学习古代仁人志士高尚的品格和情操。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陋室铭》一、新课导入1.同学们,在上课以
2、前,我想先请大家做一 道选择题。一间王公大厦,装饰华美,金碧辉煌,你想要得到它,必须说很多违背良心的话,做许多丧尽天良的事;有一间斗室,非常简陋,但是有青山绿水,知音相伴,你想得到它,它就在你身边。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什么?(学生答选后者)恭喜你,你的选择居然和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选择一样。相信你会成为新时代的刘禹锡。2.作者、作品简介: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参观刘禹锡的陋室吧! 说到刘禹锡,那我们当然就要来了解作者及其相关的资料。学生自主介绍作者及作品。点拨: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失败被贬的背景。德馨()苔痕()鸿儒()案牍()西蜀()二、自学指导(一)—
3、—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的生字词。2.听老师范读,划出朗读的停顿。【交流点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xīnhénrúshǔdú3.大声读课文,划出押韵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4.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1)一词多义之:①无丝竹之乱耳()②何陋之有()往来:①往来无白丁()②其中往来种作()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倒装
4、标志表示交往的人表示来来往往的人(2)词类活用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②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④无丝竹之乱耳()⑤无案牍之劳形()名词活用为动词,出名,有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灵验名词活用为动词,能散布很远的香气。文中指德行美好动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受到犹乱动词活用为使动词,使……感到劳累7.文体链接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诫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内容上有颂扬或鉴戒之意。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读懂文意1.自由朗读课文。2.掌握翻译文言文的
5、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4.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二)整体感知这篇短文可分为几个层次?【交流点拨】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山不在高……惟吾德馨”;第二层:“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南阳诸葛庐……孔子云:何陋之有”。(三)文本探究1.“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交流点拨】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2.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交流点拨】颜色:绿色,青色。特点:别致幽雅(幽)。3.
6、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4.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怎样的?有何特点?【交流点拨】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安静闲逸)5.作者用什么来类比自己的陋室?【交流点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妙在何处?【交流点拨】“上”“入”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7.“往来无白丁”包含什么感情?【交流点拨】清高自赏。(含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这是由作者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8.全文首尾句有何关系?【交流点拨】首句用了比兴写法,
7、尾句与首句互相呼应。(四)深层感悟1.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交流点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作者是怎样引出这一主旨句的?【交流点拨】用“山、水”来比“室”;用“不在高、不在深”来比“陋”;用“仙、龙”来比“德”;用“名、灵”来比“馨”。3.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陋”室不“陋”,表现室主品德高尚的?【交流点拨】环境清幽,交往高雅,情趣脱俗三方面。4.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用意何在?【交流点拨】自比古代贤人,表明自己的心愿,希望像他们一样因为自己的高雅脱俗获得别人的尊敬与景仰。5.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作用何在?【交流点拨】画
8、龙点睛,总结全文,与篇首的“惟吾德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