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604901
大小:5.25 MB
页数:51页
时间:2020-02-28
《《再别康桥》获奖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再别康桥徐志摩体会诗歌所深寓的感情。2、欣赏本诗的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3、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诗歌。学习目标: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别名:南湖,云中鹤浙江省海宁人。追求“爱,自由和美”主要作品有诗集:《猛虎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聆听康桥的音乐美朗诵竞技台友情提醒1、注意朗读的节奏是否正确,不能把完整的句子读破了。2、注意每一句诗的重音,有没有突出来。3、音量是否适中,音调是否舒缓得当。4、是否投入感情。大师朗读(1)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2)
2、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3)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音乐美为什么后人称这首诗为音乐美的典范?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
3、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1920年-1922年徐志摩在康桥也就是剑桥大学王家学院深造。这段留学生活,特别是剑桥美丽的自然景色,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在星光下听水声,听近村晚钟声,听河畔牛刍草声,是我康桥经验中最神秘的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地淹入你的性灵。”为此,回国前夕他写下了《康桥在会罢》一诗,表达对康桥的眷恋。1928年诗人重到英国,7月的一个傍晚,他一个人悄悄来到久
4、别的母校,漫步于寂静的校园,怀念逝去的美好时光。但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没有人认识他,满腔的热情和对母校的眷恋之情无以倾诉。前来寻梦的诗人怅然若失。乘船归国途中,诗人挥笔写下了这首诗。由于这是作者旧地重游,重访昔日进修、留下美好记忆的学府所在地—康桥,故以“再别康桥”为题。题解: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船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5、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江淹《别赋》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河畔()荡漾()青荇()榆阴()揉碎()浮藻()长篙()漫溯()斑斓()笙箫()字词读音pànyàngxìngyúróuzǎogāosùlánshēngxiāo诗歌品析为什么连用三个“轻轻的”?三个“轻轻的”写出诗人只身来到和离开康桥的情景。诗人不愿意惊动他
6、心爱的母校,不愿打破她的宁静与和谐,只想悄悄地与康桥做依依惜别。感情温柔细腻,节奏轻缓,为全诗定下感情基调。“柳”原本是绿色的,为什么作者说是“金柳”?作者是在傍晚来到母校的,夕阳辉映着柳树,给柳树镀上一层金光。作者为什么把柳树说成是“新娘”?新娘是女人一生中最美的时刻,男人一生中最激动的时刻,“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可见诗人内心多么迷恋康桥,这一比喻独具匠心,表现了诗人对康桥的极度迷恋。“招摇”是什么意思?水草为什么而“招摇”?招摇:本意指故意张声势引人注意。本文写出了小草对诗人点头致意,欢迎诗人的到来。“甘心”是写出了诗
7、人怎样的心情?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的心醉了,写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的爱恋。“虹”“梦”是怎么的形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虹”七彩、静止,“梦”奇异、美丽的。这里用虹与梦的美丽奇异写出潭水的“静美”,表达了诗人对拜伦的仰慕与追怀。融情入景,营造出难以言传的优美意境。“寻梦”的“梦”指什么?第五节写什么?第五节紧承第四节诗意,对“梦”加以引申。这里“梦”是对过去留学生活的真实写照,暗含对逝去的康桥留学生活的无限留恋之情。诗人为什么不能“放歌”?为什么而“沉默”?离别,黯然神伤,“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别情缕缕,离绪重重,虽然是全诗
8、的高潮,却是以情绪的低落和基调的抑郁作为标志,表达了诗人对母校深深的离情。“不带走一片云彩”是什么意思?康桥永远在诗人心中,挥之不去。照应了开头。这首诗表达的是一种微波轻烟的离情别绪,谈不上什么现实内容或时代精神,但各个时期的读者对它都有强烈的共鸣,认为它给人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