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鲁教版2019-2020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调研测试试卷C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鲁教版2019-2020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调研测试试卷C卷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共1题;共2分)1.(2分)《阿Q正传》中阿Q的最后结局是()A.被当成罪羊抓往城里,关进大牢 B.糊里糊涂送掉性命 C.成了富人 D.平庸过生活 二、书写(共1题;共4分)2.(4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那只最后从蛋壳里爬出来的小鸭是那么chǒulòu________,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shànxiào________,不仅在鸭群中是如此,连
2、在鸡群中也是这样。(2)他并不jídù________他们。(3)他把自己吹得像一条鼓满了风的帆船,láishìxiōngxiōng________地向他走来,瞪着一双大眼睛,脸涨得通红。三、语言表达(共1题;共1分)3.(1分)调整语序。 A、知识和道理,是各个人研究出来的。B、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得到切实和透彻的了解,获得正确的定论。C、再说,即使我们所汲取的都是真的、对的,经过反复的审问,真的自会益见其真,对的自会益见其对。D、我们若是一味汲取,不去审问,岂不是会把错的、伪的当作对的、真的,使那些对的、真的反而永不可见
3、?E、而各种知识和道理,经过传播,往往会有歪曲和失实的地方。第11页共11页F、各个人或少数人的见识有限,不免要弄出错误来。调整好的顺序是:________四、默写(共1题;共10分)4.(10分)按要求默写。(1)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2)有约不来夜过半,________。(3)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4)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5)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6)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7)刘禹锡《陋室铭》中,表现主人所交往之人博学高雅的句子是“________,_
4、_______。”(8)杜甫登临泰山抒发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而王安石在飞来峰上不禁感慨“________,________”,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填王安石《登飞来峰》中连续的两句诗。)五、诗歌鉴赏(共1题;共8分)5.(8分)诗歌阅读理解田家(宋) 郑獬(xiè)田家汩汩流水浑①,一树高花明远村。云意不知残照②好,却将微雨送黄昏。【注】①浑:这里是满的意思。②残照:夕阳。(1)诗歌一,二句通过描绘田家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抒发了作者________的心情。(2)
5、诗歌三,四句写得很有情趣,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谈谈你的赏析感受。第11页共11页六、文言文阅读(共2题;共33分)6.(16分)阅读文言文,回答各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
6、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①水尤清冽________ ②心乐之________③悄怆幽邃________ ④往来翕忽________(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速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
7、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4)作者开头说“心乐之”,在第四段却写“悄怆幽邃”,该如何理解这一“乐”一“忧”呢?7.(17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第11页共11页梁北有黎丘部①,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②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③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
8、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④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见其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