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562551
大小:201.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0-02-25
《有机化学学习笔记绪论.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有机化学学习笔记(第二版)学习有机化学的意义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有机化学发展史燃素说的终结,氧化理论的兴起生命力论的终结,有机化学的诞生德国化学家贝歇尔(1635-1682年)在他的《地下物理学》一书中首先提出了燃素(phlogiston)的概念,认为燃素就是物质中可燃烧的组分从斯塔尔到拉瓦锡——燃素说的终结,氧化理论的兴起燃素说经过斯塔尔(1660-1734年)的解说逐渐流行开来。燃素说解释了当时的许多化学现象,是化学发展史上第一个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化学原理。1727年,英国植物学家黑尔斯(1677-1761年)出版的《植物静力学》中才系统地
2、描述了收集各种气体的实验研究方法,为深入研究各种气体提供了实验方法。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里(1733-1804年)于1774年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了“脱燃素空气”,即氧气。同时发现氧气的还有瑞典化学家舍勒(1742-1786年)舍勒也是那个时代发现有机酸最多的化学家,所以舍勒也被认为是有机化学的奠基人。氧气的发现使得人们重新审视燃烧问题。拉瓦锡(1743-1794年)的工作成为近代化学的开端。他通过大量缜密的实验证实了燃素是不存在的,燃烧现象是一种氧化现象,其机理与铁的生锈相同。1787年拉瓦锡与化学家德莫瓦、贝托莱合作出版了《化学命名法》,建
3、立了一套崭新的化合物命名方法,是近代化学史上第一套完整的、系统的物质命名法。1783年,拉瓦锡在他的论文中全面阐述了氧化学说,指出了燃素说面临的困难,证实了燃素说是一种完全不必要的学说,彻底清除了它对化学发展的阻碍。拉瓦锡于1789年出版了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化学纲要》,系统地阐述了氧化理论。化学的任务是将自然界的物质分解为基本的元素;提出了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守恒的观念,即将化学反应写成一个方程式,“就可以用计算来验证我们的实验,再用实验来验证我们的计算”。拉瓦锡的《化学纲要》之于化学就如同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之于物理学,开辟
4、了化学发展的新纪元。原子学说在被英国化学家道尔顿全面阐释后,被引入到化学研究当中。很多科学家精确测定了元素单质及化合物中原子的相对重量。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伽德罗(1776-1856年)提出了分子的概念。直到1858年意大利化学家康尼查罗(1826-1910年)发表论文提出重视阿伏伽德罗的工作,原子-分子论才最终成为化学理论的基础。从柏采留斯到维勒、李比希——生命力论的终结,有机化学的诞生瑞典化学家柏采留斯(1779-1848年)通过大量的实验测定了相当多的元素的原子量,使化学的发展具备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完善的定量概念。当时生物
5、学界流行着活力论,经过柏采留斯的系统阐述,生命力论禁锢了有机化学的发展。在对生命力论的突破过程中,德国化学家维勒(1800-1882年)的工作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823年,维勒分离了尿素,对它的化学性质进行了详细研究。1825年,维勒在进行氰化物研究过程中,意外地得到一种白色晶体,经过研究发现是尿素,1828年维勒发表了“论尿素的人工合成”,说明有机化合物同样可以人工合成,1845年柯尔伯合成了醋酸,1854年柏赛罗合成了油脂,这些工作标志着人们突破了生命力论的局限。1848年葛美林提出有机化学就是研究碳的化学,有机化学进入了发展时期。被称
6、为有机化学之父的是德国化学家李比希(1803-1873年)1823年李比希与维勒各自分离了一种氰酸,盖-吕萨克(1778-1850年)认为它们的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提出了同分异构概念,由此发展成为化学的另一分支学科——结构化学。李比希采用有机物与氧化铜一起燃烧,精确测定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来确定元素含量的方法,研究了大量的有机物,确定了它们的分子式,这种定量分析的方法大大推进了有机化学的发展。从学科细化到学科融合——有机化学的今天有机合成化学:合成特定目标有机化合物;有机分析化学: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表征;天然有机化学:研究从天然产物中
7、分离提取特定有机化合物;金属有机化学:研究含碳-金属键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物理有机化学:研究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及有机化学中的理论问题等。从合成技术到理论阐释——有机化学的明天有机化学面临着从定性到定量、从宏观到微观、从实验到理论的发展任务。有机化学将以其合成技术合成出更多的、能够满足人们不同需要的、具备各种特定性能的新材料,即有机化学以其合成技术与材料科学融合;将有机化学反应的理论应用到生命当中去,试图以有机化学的理论揭示生命中的反应,从化学反应的角度认识生命中的现象,即有机化学以其反应理论与生命科学融合。学习有机化学的方法有机化
8、学的知识内容比较庞杂,信息量较大,之间的逻辑关系较差;需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在深入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及时归纳总结;按照自己的理解特点来重新整合知识,建立符合自身认知特点的有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