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孔乙己》同步练习(II )卷.doc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孔乙己》同步练习(II )卷.doc

ID:49534990

大小:11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2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孔乙己》同步练习(II )卷.doc_第1页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孔乙己》同步练习(II )卷.doc_第2页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孔乙己》同步练习(II )卷.doc_第3页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孔乙己》同步练习(II )卷.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孔乙己》同步练习(II )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孔乙己》同步练习(II)卷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_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6题;共7分)1.(1分)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隘口(yì)     山巅(diān)     樵夫(qiáo)     巾帼(guó)    B.脚踝(huái)   祭祀(sì)       嗤笑(chī)      惘然(wǎng)    C.恣睢(suī)    呵斥(chì)      掺杂(cān)      肥硕(shuò)    D.贿赂(lù)

2、     矜持(jīn)      衣钵(bó)       瞩目(zhǔ)    2.(1分)《孔乙己》这篇小说塑造了一个受封建科举制度摧残毁灭的________典型形象,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________,控诉了科举制度的________;小说也揭示了封建社会的________、人们冷漠麻木的精神状态以及社会对于不幸者的冷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3.(1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学习《孔乙己》这篇小说,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B.《孔乙己》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教育的战斗檄文和强烈

3、呐喊。C.孔乙己这一鲜明的艺术形象让我们分明看到这个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在悲苦人生道路上留下的一串长长的足迹。D.读完《孔乙己》,一位被封建科举制度深深毒害的清末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与音容笑貌浮现在我眼前。4.(1分)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①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②及其家穿井。③若屈伸呼吸。第4页共4页5.(2分)阅读下面词,回答问题。如梦令·春思①(北宋)苏轼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帘外百舌儿②,惊起五更春睡。居士,居士③。莫忘小桥流水。【注】①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②百舌儿:鸟名。③居士,居士:苏轼自号‘东坡

4、居士’。这里是作者的自我呼叫。(1)词中第二句“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2)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6.(1分)下列句子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刻画出了人物怎样的特点?①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②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二、阅读理解(共1题;共5分)7.(5分)阅读课内选段,完成题目散步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

5、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④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第4页共4页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

6、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于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⑧这样,我们就在阳光

7、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们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1)第④段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________(2)第⑥段中“委屈”一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________(3)第⑦段中母亲“变了主意”的原因是________(4)阅读第⑧段中的划线句,作者为什么要特地强调母亲的“瘦”和“不算重”,又强调儿子的“幼小”和“轻”

8、?第4页共4页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6题;共7分)1-1、2-1、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