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见蔡桓公.ppt

扁鹊见蔡桓公.ppt

ID:49513254

大小:387.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0-02-26

扁鹊见蔡桓公.ppt_第1页
扁鹊见蔡桓公.ppt_第2页
扁鹊见蔡桓公.ppt_第3页
扁鹊见蔡桓公.ppt_第4页
扁鹊见蔡桓公.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扁鹊见蔡桓公.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本文选自《韩非子》。故事中的扁鹊,原名秦越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民间医生,因为医术高明,人们就用上古时代名医扁鹊的名字称呼他。有一次,扁鹊行医到了虢国,虢国的太子病死了,正准备下葬。扁鹊问明了太子的病情后,断定太子并没有死,还能救治。扁鹊先用针刺疗法给太子治病,一会儿,太子就苏醒了;接着扁鹊又把药物敷在太子肋下,一会儿,太子就站了起来;最后他又配汤药给太子喝,仅服了三十多天,太子就完全康复了。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啊!可是,也有人对这位神医的医术不那么相信,这个人就是——(蔡桓公)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

2、主人公介绍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时人,医术高明,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名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蔡桓(huán)公,蔡国(现在河南省上蔡县一带)国君,下文称“桓侯”。韩非是战国末年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政治主张,虽然他没有来得及亲自推行,但后来秦朝统一全国后,却基本上都采用了。韩非在文学方面也有较高的成就。善于用寓言说明问题。韩非子老师示范朗读,正音。学生齐读,读通、读顺,读准节奏。归纳文言文常识见面次数及时间扁鹊蔡桓公第一次第二次(居十日)第三

3、次(居十日)第四次(居十日)结果(居五日)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寡人无疾医之好治无病以为功。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不应不悦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又不应。又不悦。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故使人问之。已逃秦矣。身体疼痛,桓侯遂死。1、扁鹊见了几次蔡桓公?2、扁鹊在第四次见到桓侯时,为什么“还走”?最后,扁鹊为什么要离开蔡国,逃到秦国?(1)扁鹊“还走”是因为桓侯的病由轻而重,终至不可救药。(2)扁鹊逃到秦国去是为了避免惨遭迫害,这体现了他的机警果断,也从侧面反映出蔡桓公为人的蛮横与残暴。3、说说扁鹊

4、和蔡桓公各自的性格特征。扁鹊——医术高超,尽职尽责,机警果断;蔡桓公——刚愎自用,讳疾忌医,蛮横残暴。4、蔡桓公的病开始并不严重,为什么后来会变得无法医治?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1)拒绝忠告会招致不良后果。(2)不能凭经验办事,不能带有色眼睛看人,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人有病要及时治疗:有病早治,无病早防。(4)有了错误要及时改正。5、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要防患于未然,要防微杜渐。6、做医生要有责任心,给人忠告要善于进谏,做人工作要讲究方法,每个人应善于推销自己。讳疾忌医讳:隐瞒。疾:病

5、。忌:惧,害怕。医:医治。本意是隐瞒病情,害怕医治,比喻隐瞒缺点和错误,拒绝批评和帮助。不可救药病重到不可救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5、从故事中你收获的成语是什么?病入膏肓:病到了无法医治的地步,比喻事情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古代医学上把心间脂肪叫膏,心脏和隔膜之间叫肓防微杜渐错误或坏事萌芽时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小结课文中的桓侯掩饰的是自己的病,而我们很多同学掩饰的是自己的缺点、错误,古今一理。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于成长中的中学生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是很正常的,问题是我们怎样

6、对待这些缺点、错误。我们不能拒绝别人的批评、帮助,这样我们就会在学习中不断成熟,在老师、家长、朋友的帮助下健康成长。考考你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2、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3、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4、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您有小病在皮肤的纹理之间,不治疗将恐怕加重。您的病已在肌肉里,不治疗将会更加严重。在骨髓,是掌管生死的神管辖的,没有什么办法了。又过了五天,桓侯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他已经逃到秦国去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